第二十一章 仲秋风雨天
“袁术看了我的信后会是什么态度呢?”
打发了淮南的信使后,孙策独自一人暗忖。
“他一定会怒不可遏地派兵前来攻打江东。”
孙策这样想着,立即着手积极备战,在长江沿岸一线布置了大量的兵船,严阵以待。
正在这时,许都曹操派出的使者来到江东,传达了天子的旨意,任命孙策为会稽太守。
孙策接受了天子的册封。使者又向他传达了曹操以朝廷命令形式发布的作战任务:即刻出兵淮南,诛伐伪帝袁术!
孙策原本就不敢抗拒曹操的命令,因为玉玺落入袁术之手,他也有一半的责任。
孙策对使者道:“谨遵圣命。”
许都使者回朝复命的当天,东吴长史张昭向孙策进言道:“我们现在已经毫无保留地接受了圣旨,不管怎么说,淮南毕竟是丰饶之地,且袁氏一族也是身世显赫的名门望族。虽然前不久败于吕布,我们也绝不能因此而轻视他。与他相比,我们东吴是新兴的国家,尽管年青、富有锐气,但财力和军备却都不足。”
孙策不满地皱起眉头:“难道我们就此罢手吗?”
“既然接受了圣旨,怎能言而无信?如果现在违背皇命,朝廷一定会怀疑我们存有异心。”
“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依我之见,不如现在由主公写一封急信发给曹操,说我们已经决定派兵渡江攻击袁术的侧翼,还请许都派来大军与袁术正面交战。这样就让曹军独揽主战的重任,而主公一方则彻底转变为援军的立场。”
“言之有理。”
“我们这样接二连三地大唱援助曹操的高调,今后主公若遭遇危难,也能顺理成章地向曹操提出援兵的要求。”
“谢谢你的妙计,长史所言实为现时的至理名言,就按此计行事吧。”
孙策发出的急信不日便送到了许都的丞相府。
这年的秋天,丞相府里的人都在忧心忡忡地私下议论着:“丞相近来是否变傻了?”
曹操近来确实有些形迹怪异,整天闷闷地发呆。
这年春天,曹操率大军远征张绣,结果惨败而归。不知是他往日坚不可摧的自信发生了动摇,还是素来多愁善感的秉性流露,抑或至今还难以忘怀芙蓉帐里的美人明眸和晚春之夜如泣如诉的胡笳奏鸣。总之,到了秋天,他的身影看起来真是无比的落寞。
“不,不,丞相绝不是那种自寻烦恼的公子哥。”
相府里的一名官员自从在新建祠堂的道路上常见到曹操的身影后得出了上述结论,从而打消了人们往日愚蠢的臆测。
所谓新建的祠堂,是指曹操为在征讨张绣战斗中奋战而死的勇将典韦建造的庙宇。曹操返回京城后曾亲自设灵堂祭奠典韦,并提拔典韦之子典满为中郎。由此可见,曹操的怪异举止正是对典韦之死的绵绵愁思。
这时,东吴孙策的急信传到了相府,曹操立刻满口应承地作了回复,并即日点兵三十余万赶赴战场。曹操一面如多情的痴儿,常露悲感流泪之态,而另一面则随机应变,立刻显示出果敢、雄迈、叱咤三军的统帅风采。
大军源源不断地离京出发。
时为建安二年秋九月,许都正是宁静、晴朗的月夜。
南征的大军号称三十万,其实只有近十万的步兵、四万骑兵和千余辆车的辎重。
在率军离开许都之前,曹操给豫州的刘玄德和徐州的吕布发去了参战的檄文。檄文中写道:“秋天将至,我向淮水南下,务请中途会合。”
接到檄文后,刘玄德立即率领关羽、张飞等精锐部队在豫州境内等待着与曹操会合。曹操见到刘玄德后,满心欢喜地说道:“平时总想和诚笃信义的足下尽快见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