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49年怎样欣赏中国文学
那没有什么,只是我的朋友严光,昨夜睡的时候,把脚放在我的肚子上。”

    还有唐朝的李泌也跟皇帝做朋友,两个人骑马游玩。人民远远看着指点说:

    “黄衣者圣人,白衣者山人也。”

    就是说穿黄衣的那个是天子,穿白衣的那个是山人,山人同圣人是平等的。还有唐朝名将郭子仪,他的儿子,跟皇帝的公主结婚。有一天小夫妻吵了起来。公主说:

    “我的父亲是天子。”那女婿说:

    “我的父亲是不屑当天子的。”原文是:

    “女谓尔翁为天子耶,我翁薄天子而不为。”郭子仪听见了很惶恐,立刻带他儿子到皇帝那儿去谢罪。皇帝笑说: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足算也。”就是说:若不做呆子聋子就不能作一家之主,小夫妇吵闹的话,那何必介意呢?这些都是小事,但从这些小事之中看出“皇家”同其他家庭一样,有盛有衰,不是神圣的,只有个人是至尊的,个人有了意见,都可以随便述说,所谓之“处士横议”,在《国策》里邹忌劝齐王说: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就是听从群臣随意进谏,天子的门前,可以如同闹市一般。

    《国策》里还有召公劝厉王(因为厉王禁止人民干涉政治)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是防人民之口,比防川水更为困难。凡是与天子有关系的,都有劝谏天子的权利与义务,就是人人对于政治设施,都可进言,这风气直到如今,虽受压迫,决不停止。

    第六,中国的国民性是平衡,调和,中庸的。这可以从中国艺术上看了出来。中国国民性里,很少极左和极右,比方建筑,从日本人的眼光里看,一定以为是很单调。如同宫殿、庙宇等,冠冕堂皇的房子,正房朝南,左右两厢,门窗柱子,华表,石狮,都是一对一对的。屋内的装饰,如花瓶,钟鼎,对联,桌椅,也都是一对对的。在文学里,诗里,有“排律”,文里有“骈文”。明清还有“八股文”,也都是骈对起来的。固然像日本似的不平衡的建筑物也很多,但只限于花园里的亭台楼榭,在庭园里种树,垒石等都是自由的。一到了正式的建筑,都是平衡,对偶,没有歪斜偏狭的布置。

    现在顺便谈一谈日本所没有的门联,很能代表普通一般国民的愿望,与屋主人的人格与理想,比如: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国恩家庆,人寿年丰。”还有:

    “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可见这主人是很不讲究,洒脱,而又旅行过许多地方的人。还有:

    “岂有文章惊海内,更无书札到公卿。”可见那主人是一个傲慢的人。我在日本参观过好几处庭园,在那亭阁石头上,没有一副对联,也没有题字,这使我很奇怪。但这也有好处,若题的不好,反煞了风景。不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最后的一个,第七,中国国民性很富于幽默,这幽默并不只是滑稽谐谑,不是狂笑,而是忍不住的微笑。幽默到底是什么?这是中外的名人常讨论的问题。定论是难得的。有人说英国人富于幽默。那就是说幽默的人常常嘲笑自己,能嘲笑自己的人,是一个旷达而不挂虑一切的人。比方,自己身体有一点毛病,也做为一个幽默之材料。穷苦得使人家怜悯,但他自己却毫不在乎,反以此自嘲,做一个幽默之材料。

    在中国,嘲笑自己,嘲笑自己的孩子的诗有的是,比方自己年老了,牙齿掉了,腿瘸了,穷了,贱了,自己的孩子痴愚等等。都是很旷达的自己嘲笑着,这种特性能使人脑筋轻松,在危难穷苦之中,不太紧张,也不易倒塌。

    谈到艺术上的“平衡”,“调和”,中国的音乐也是一样。

    中国的音乐非常的单调平淡,好的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冰心全集第三卷简介 >冰心全集第三卷目录 > 1949年怎样欣赏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