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三人进入前十名。这个成绩在整个京城引起了轰动。

    寒窗书院真是名不虚传,培养出了这么多人才。

    方学士不仅自己有才华,教书育人也是一把好手。

    这些孩子将来必然会成为国家栋梁。

    面对众人的赞扬,方君逸感到由衷的高兴。看到这些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比他自己得到任何荣誉都更加满足。

    其中那个曾经问他能否高中状元的学生,这次考了第五名。拿到成绩后,他第一个跑来向方君逸报喜。

    先生,我中举了!我真的中举了!

    恭喜你。方君逸欣慰地笑道,不过,这只是开始,将来的路还很长。

    学生明白。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先生的教诲。

    看着这个孩子激动的样子,方君逸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从一个寒门子弟到朝廷重臣,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如今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走上这条路,让他感到人生的意义。

    就在这时,皇帝下旨召见方君逸。原来,皇帝听说了寒窗书院的事情,对方君逸的善举大加赞赏。

    方学士,朕听说你自掏腰包办学,培养了许多人才,此举甚好。皇帝满意地说道,朕决定,从国库拨款支持你的书院,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受益。

    谢陛下隆恩!方君逸激动地跪下行礼。

    有了朝廷的支持,寒窗书院的规模迅速扩大。方君逸又在各地开设分院,惠及更多的贫困学子。

    第九章

    教育改革

    data-faype=pay_tag>

    随着寒窗书院规模的扩大,方君逸的声名也越来越响亮。他不仅是科举改革的功臣,更是教育事业的先驱,在朝野上下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这一年,皇帝决定任命方君逸为礼部侍郎,主管全国的教育和科举事务。这个职位虽然官阶不算最高,但权力很大,因为掌握着国家人才选拔的命脉。

    上任当天,方君逸在礼部大堂接受了众官员的朝贺。在就职演说中,他重申了自己的理念:

    教育乃国之根本,科举关系国运。我们要确保每一个有才华的人都能得到公平的机会,让寒门子弟也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方君逸的理念得到了众多官员的认同,特别是那些同样出身寒门的官员,更是深有感触。

    就任礼部侍郎后,方君逸开始推行更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他在全国各地设立官学,为贫困学子提供免费教育;同时改进科举制度,增加考试次数,给更多人参与的机会。

    这些改革措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特别是民间的反响非常热烈。许多原本没有机会读书的孩子,现在都能进入官学学习。

    方大人真是我们老百姓的恩人啊!

    有了官学,我们家孩子也能读书识字了。

    方大人这是在为天下寒门子弟开一条光明大道。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方君逸的做法颇有微词,认为他的改革过于激进,会冲击传统的社会秩序。

    在一次朝会上,一位老臣公开质疑方君逸的政策:

    方侍郎,您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这样大规模地培养人才,会不会造成官员过剩,反而影响社会稳定

    方君逸不慌不忙地回答:大人此言差矣。国家要强盛,就需要大量人才。现在我们培养的人才越多,将来国家的发展就越有保障。至于官员过剩的问题,可以通过增设机构、开拓边疆等方式解决。

    皇帝听了方君逸的回答,频频点头:方侍郎说得有理。国家兴盛在于人才,朕支持你的改革。

    有了皇帝的支持,方君逸的改革得以继续推进。三年时间里,全国新增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年同窗情一朝成仇敌简介 >十年同窗情一朝成仇敌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