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议撤帘
”望着垂手侧立一旁的光绪,慈禧太后似心有所感,语气竟平缓了许多,“这阵子虽说让你看折子,但一切主意都是我来拿的。日后你也附个意思,让我瞧瞧。好了,你道乏吧。”
“亲爸爸,儿臣还……还有一事……”
“什么事?”
“醇王爷近日身子骨虚,方才在殿上竟吐血昏厥过去,儿臣让李玉和看了,说得静养一阵子,亲爸爸您看──”
“既如此,便让他这阵子不必进宫奏事了,有什么事让孙毓汶他们几个来回跑着就是了。”
“哎。儿臣告退。”
离开慈宁宫回转养心殿,吩咐宫女泡了壶茶,光绪便斜倚在椅子上只是出神,想想先时的情景,复想想翁同龢言语,只觉甚是有理。煦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清秀的面孔上,是那么的安详。寇连材端着条盘轻手轻脚进来,犹豫了下,弯腰低声道:“万岁爷,该进膳了。”
“嗯。”光绪点头睁眼瞅了下,坐直身子打了个哈欠,方举箸夹了些芥菜,嘴里咯嘣咯嘣嚼得又响又脆,良晌微颔首道,“不错。朕记得你是保定人吧?这太监呀,还是要用保定人,懂得怎生侍候!”寇连材哈腰儿笑道:“万岁爷说得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这话一点不假的。”说罢,便欲去整理案上杂乱的奏折文书。光绪兀自喝着燕窝,见状放碗道:“这案上的奏折文书从今日起由朕自己整理!”
“万岁爷整日价劳顿,这些琐屑小事——”
“历史上不知有多少糊涂皇帝都吃了你们这些奴才的亏,朕岂敢不防微杜渐?早晚也要叫你们哄了去!”
“是是是。”寇连材低着头,看不见光绪脸上的神色,但身子仍禁不住打了个寒战,忙躬身道。
光绪轻咳了两声,寇连材忙欲上前,却被光绪抬手止住:“你们侍奉朕,整日里难得安省,这些朕心里晓得,自不会亏了你们的。”说着话,他的话锋猛地一转,“不过,既做了这份差使,就该安安分分地做,不可三心二意。吃着这碗里的却又瞅着那碟里的,能行吗?”
寇连材本是一打杂的小太监,因着头脑灵活、手脚伶俐被慈禧太后看中收在了慈宁宫,后拨到养心殿,名为服侍,实则监视光绪的一举一动。光绪虽没有明说,可寇连材心里已晓得怎生回事,不由两脚一软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般颤颤道:“万岁爷待奴才恩重如山,奴才心里雪……雪一般亮堂,只老……老佛爷那边……奴才实在是没有办法,求万岁爷重处奴才,奴才……”
“不要说了,朕恕你这次。”光绪说着起身缓缓踱至炕前躺下,“朕打小进宫便由老佛爷养着,这份情朕岂敢又岂能忘怀?便一时言语欠妥,亦是因事所迫。日后你该怎么做还照直做去,朕不怪你。只一点,不可乱嚼舌根,否则朕决不留情面,知道吗?”
“奴才谨记在心,若有闪失,任万岁爷处置。”
“好了,你下去吧。回头去趟──”光绪沉思片刻,虚抬了下手,道,“算了,就这些吧。”
“嗻。”
答应一声蹑手蹑脚出殿,寇连材站在丹墀下深深吸了口气,兀自怦怦直跳的心方稍稍平静了下来,抬袖拭拭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正欲下阶时但见殿门处一人鬼鬼祟祟地正自向自己招手,定眼细望,却是慈宁宫管事崔玉贵。寇连材眉头顿时锁成了“八”字,犹豫良晌,终抬脚走上前,问道:“公公来此何事?”
“老佛爷传你过去。”
“咱家方才不已去过了吗?”寇连材脸上肌肉抽搐了下,道,“烦劳公公——”
“别!”不待他话音落地,崔玉贵已摆手道,“老佛爷脾性你晓得,咱家只管传话。”说罢,转身挺胸而去。寇连材沉吟良晌,终无奈地迈起灌了铅般的双脚向慈宁宫而来。
至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