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长空。柳长青循声赶去,只见几名军汉正将一位老屯丁按在地上,皮鞭如毒蛇般抽打在老人佝偻的背上。说!去年的军粮藏哪去了
为首的军汉面目狰狞,皮靴狠狠碾过老人颤抖的手掌。柳长青亮出鱼鳞暗察使的腰牌,冷声道:住手!我乃朝廷暗察使,奉命巡查军屯!
军汉们对视一眼,不情愿地松开了手。老屯丁咳着血沫,颤巍巍地指向不远处的田垄:大人,那都是鬼田啊……
原来,大同军屯惊现
鬼田案。军官们勾结地方豪强,虚报田亩数量,以此骗取朝廷饷银。他们在账册上大笔一挥,荒地摇身一变成为沃土,而实际产出的粮食却少得可怜。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掩盖真相,他们还发明了
盐碱地漂洗术。柳长青走到一块所谓的
良田
前,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泥土潮湿黏腻,凑近一闻,竟有股刺鼻的咸涩味。他用随身的水囊浇湿泥土,片刻后,地面泛起一层白花花的盐霜
——
这分明是被盐碱侵蚀的废地!
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不法之徒先在盐碱地上深挖沟渠,引入河水反复冲洗,暂时降低土壤含盐量;接着,他们运来肥沃的客土覆盖表层,撒上耐旱的荞麦种子,制造出作物生长的假象;最后,在朝廷派人查验前,将荞麦连夜收割,换上提前准备好的麦穗,以此蒙混过关。这种
漂田术
堪称土壤欺诈的登峰造极之作,完美利用了明代
军屯世袭制
的腐败根基
——
军户世代为兵,屯田归其所有,上级监管松懈,给了这些蛀虫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丘福率领的锦衣卫在追查宁王田产时,查获了
私换军田
的铁证。他们在宁王旧宅的地窖里,发现了一叠密信和地契。信中详细记载了宁王与边将勾结,将肥沃的军田与贫瘠的荒地互换,从中谋取暴利的罪行。地契上的朱印鲜红如血,仿佛在诉说着无数军户的血泪。
然而,局势在汉王朱高煦强占军屯后彻底失控。朱高煦倚仗自己的皇子身份,带着亲兵闯入大同军屯,强行圈占良田,改作马场。愤怒的屯兵们手持农具,将汉王的人马团团围住。还我田地!还我活路!
震天的怒吼声中,一场兵变一触即发。柳长青站在对峙的人群中间,大声喊道:大家冷静!朝廷定会主持公道!
但愤怒早已冲昏了众人的头脑,不知谁率先扔出一块石头,瞬间引发了混战。
柳长青拔出佩剑,与试图冲过来的屯兵搏斗。屯兵们虽然手持农具,但人多势众,且个个悍不畏死。柳长青身形灵活,左躲右闪,剑刃在夕阳下划出一道道寒光。一名屯兵挥舞着锄头劈来,柳长青侧身避开,剑锋顺势削向对方手腕。屯兵吃痛,锄头
当啷
落地。突然,柳长青感觉背后一阵劲风袭来,他猛地向前扑倒,一柄铁锹擦着他的头皮飞过,重重砸在地上。
柳长青就地一滚,起身时,手中已多了一根折断的旗杆。他挥舞旗杆,将逼近的屯兵逼退。旗杆与农具相撞,发出
砰砰
的巨响,木屑四溅。柳长青越战越勇,他瞅准时机,旗杆横扫,将三名屯兵同时扫倒在地。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薛禄率领的平叛大军赶到了。
混乱平息后,柳长青并未停下脚步。他日夜钻研,从《永乐大典》中的田政文献和郑和带回的南洋农学典籍中寻找灵感。终于,他发现了用石膏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他命人运来大量石膏,均匀撒在盐碱地上,然后引水灌溉。奇迹出现了,原本板结的土地变得松软,白花花的盐霜逐渐消失。不久后,嫩绿的麦苗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