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王牌英豪竞风流
下属们都很钦佩他的为人。瓦杜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往往身先士卒,而且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胆识,二战前期,大多数苏军将领在失败面前畏首畏尾,害怕主动向德军发起进攻。瓦杜丁却恰恰相反,敢于主动发起进攻。
苏德战争初期,西北方面军要阻止由曼施坦因指挥的集团军进攻列宁格勒。瓦杜丁坐镇诺夫哥罗德附近,指挥苏军组织起一次进攻,企图包围德军大部。因此,曼施坦因不得不重新集结整个集团军,以阻止苏军进攻。就这样,德军耽误了进攻的时机,而苏军获得更多的时间来加强城中的防御工事。德国人错过了占领列宁格勒的最佳机会,一个甚至可能改变战局的机会。
不过,当时瓦杜丁指挥的部队伤亡率很高,他往往高估了自己部队的作战能力,把目标定得过高,没有考虑地势的困难、德军防线的坚固就贸然对敌人发动进攻,导致部队的损失十分惊人,伤亡率高达60%。
将军难免阵前亡
1942年7月,瓦杜丁临危受命,被斯大林指派为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指挥布良斯克方面军,后改名为沃罗涅日方面军,抵挡德军的夏季攻势。
战役中,瓦杜丁发现新任第六十集团军司令兼坦克第十八军军长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出色,有能力顶住德军的进攻。瓦杜丁便要求斯大林将第六十集团军全权交给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起先斯大林反对,因为他是个犹太人。不过斯大林也深知此人完全能带好一个集团军,最后接受了瓦杜丁的建议,就这样,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迅速成为苏军一名出色的指挥官。从中可见,瓦杜丁的为人还是公正、有担当的。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德军虽然攻占了沃罗涅日,但他们无法突破瓦杜丁的防线。后来,德军放弃了原先的计划,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杜丁参与制订进攻计划,并被采纳。反攻中,瓦杜丁指挥部队突破德军防御后,投入由两个坦克军组成的快速集群,快速纵深推进,很快占领了战役支撑点,并与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机械化军构成了合围,将德军包围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从而使德军精锐鲍卢斯的第六集团军成了瓮中之鳖。在反攻斯大林格勒的战役中,瓦杜丁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巧妙运用坦克,取得了很大战果。
由于瓦杜丁的出色表现,斯大林在1942年12月7日晋升他为上将。
1943年2月,曼施坦因集结了强大的装甲部队,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斯大林发现瓦杜丁的部队并没有太大的损失,为表示奖励,晋升他为陆军大将。
库尔斯克战役中,充分显示了瓦杜丁不拘兵法,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高超指挥战术。昔日的农家小子,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苏军名将。
就在瓦杜丁成了曼施坦因真正对手的时候,他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1944年2月29日下午,瓦杜丁率警卫员离开驻地前往第六十集团军视察工作。晚8时左右,瓦杜丁行至一个村庄附近时,发现有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活动。当他停车查看时,遭到伏击,腿部受重伤。在基辅医院救治了6个星期后,瓦杜丁终因伤势过重,于1944年4月15日去世,年仅43岁。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瓦杜丁本来可以注射青霉素而活下来,但使用这种药物必须得到斯大林的批准,而斯大林没有同意。他的理由是,青霉素不是苏联生产的(当时苏联不能生产),而是美国生产的。斯大林认为,美国为了削弱苏联的力量,有可能污染青霉素,因此,用这种药物治疗一位重要将军,这种风险不可接受。
瓦杜丁的国葬仪式在基辅举行,基辅市还为他建立了纪念碑。
瓦杜丁大将英年早逝、沙场殒命,人走了,仗没打完。不过,这时苏联并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