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王牌英豪竞风流
。卡尔尤斯微笑着接过礼物,却没有表现出格外的激动,也没有回忆起什么,仿佛那个创造击毁178辆坦克、130门火炮战绩的,是另外一个人。
马特洛索夫堵枪眼
苏军这个时候也在大力宣传自己的战斗英雄,特别是第五十六近卫步兵师254团战士马特洛索夫。1943年2月23日,马特洛索夫所部奉命进攻德军时,受阻于德军碉堡火力。马特洛索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碉堡的射击孔,保证了战友的胜利。
俄罗斯军事史学家鲍里斯·索科洛夫曾对比分析德苏两国宣传战斗英雄的不同偏好。德国人一致推崇的英雄,全都是空军、装甲兵和潜艇部队创造了惊人战绩的超级大王牌。这些技术含量极高的英雄,凭借的是良好的文化素质、严格的训练、卓越的勇气和沉着性格,普通人难以企及。
苏联也在战争中诞生了这样一批王牌精英,在盟军中是出类拔萃的,但战绩远远无法与德国相比,如王牌飞行员阔日杜布(62架)和波克雷什金(59架)。但是,马特洛索夫的名声在苏军中远远压倒了这些卓越的王牌精英。
苏联更偏好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甚至开展造神运动,正是考虑苏军的现实而量身打造的。由于苏军始终在质量、训练和素质上处于劣势,但具有数量上的优势,突出宣传牺牲精神,便可以抵消训练和素质的不足。此外,苏联最高统帅部一直偏好将人和装备都视为转瞬即逝的消耗品,将数量置于质量之前,所以苏军一直需要树立人人都容易效仿的、可以批量产生的英雄。
这种偏好和宣传,也塑造了典型的苏军形象:西部主力被围歼后,大量新兵被征召入伍,经过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基本训练,就被拉到前线。如果他们心里燃烧着马特洛索夫的精神,这些动作生硬地端着一杆莫辛·纳甘步枪或者波波沙冲锋枪的年轻人,会以狂热的牺牲精神压倒对面素质更高的德军士兵。
但是,这种一味对牺牲勇气的宣扬,妨碍了苏军的技术化建设,给苏军带来了大量不必要的伤亡。
“闪电将军”瓦杜丁
翻开二战的历史,德军是发动“闪电战”的鼻祖,在古德里安的军事思想指导下,德军闪击波兰、闪击法国、闪击苏联,都取得过辉煌的战果。但是,到了1943至1944年的苏德战场,该轮到苏联人发动闪击了。瓦杜丁大将是苏军中屈指可数的、善于运用坦克作“闪击战”的军事人才。
瓦杜丁于1901年出生在俄国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参加红军,之后参与了肃清乌克兰农民起义军的军事行动。次年,他加入俄共。1926年起,瓦杜丁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总参学院进修了10年。1936年苏联开始“大清洗”,刚刚毕业的瓦杜丁不但没有被“清洗”掉,反而因为有大量比他军衔高的人被“清洗”,使他迅速获得晋升。1938年,瓦杜丁晋升少将,被任命为基辅军区参谋长。
1939年,瓦杜丁参与策划了苏联与德国瓜分波兰的行动,并担任苏联红军南方集团军参谋长。1940年在朱可夫指挥下,这支部队又参加了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的战斗。作为奖励,1940年斯大林晋升瓦杜丁为中将,并任命他在总参谋部任要员。
但是,瓦杜丁的缺点很快暴露了,他做事蛮干,在面对各种改革时,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和实战知识,且管理方法和策略过于抽象,显然不能适应这个要职。好在他是农民出身,又年轻,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忠于斯大林,这使他成为斯大林欣赏的为数不多的将领之一。然而,瓦杜丁及其他苏军高级将领,都未能在1941年6月德军闪击苏联前做好充分准备。
1941年6月30日,瓦杜丁被任命为西北方面军参谋长,开始崭露头角。他具有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并善待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