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县长突围
都被共产党打败了,我这么个扛笔的记者跑到台湾去还有什么用?他不去,他回到了老家常德城。但共产党并不认为扛笔的就比扛枪的战斗力差,1953年为了一篇旧报纸上的消息报道,共产党要砍他的头,后来为了他保存的大量“敌伪”档案,也差点要他的命,“文革”中,当了十几年园艺工人的文杰再次被搬出来投入监牢,索命的红笔在他的名上画了圈又勾了去。据说,是有几个当年与他同事的地下党保护了他,说文杰还是个比较正直的新闻记者,对共产党没有敌意。因而他活下来了,一直活到现在。别的人越活越有丰富的回忆,而他越活大脑里越是荡然无存。他的肉体是活在人间,而灵魂恐怕早已追寻他心目中的英雄,余程万将军而去了。

    船到了南岸,孤峰岭、茅湾一带,作为此次行动的总指挥戴九峰,顿时全身的神经都紧张起来,因为过了江便随时随刻会遇到敌人。他轻声唤叫大家全都趴下,最好趴在有障碍物的后面。毕竟老百姓不如军人,就是警察也没有军人那样训练有素,所以简单的一套隐蔽动作,就作了几分钟才停妥。戴县长倾耳谛听,张眼四望,由于夜色太浓,什么也发现不了,他只好叫几个警士去探路。没几分钟,探路的警士回来,报告说前面到处都有日军篝火的残光闪烁。

    情况很危急,如果天一亮,他们就将全暴露在日军的枪口之下。戴九峰于是和何局长商量,往哪儿去?因为情况都不明了,一时真还无法说出到哪儿去是安全的。商量的最后,就说去到斗姆湖吧,兴许那儿没有日军,其实这完全是押注式的猜测,但也只能如此了。他们将全体分成4队,先队为警长张信隆率尖兵13人,次为警察队20人,由戴九峰亲率,再次为警局员警员100余人,由何局长率领,殿后为难民与担挑及政府办事员,由警队吴队长率数十名警士压阵。

    这一支庞大的队伍,列成一条线行走,就拖了半里路长。黑暗中他们行走得倒也迅疾,没多久,就有人发现了熟悉的地貌特征,说前面不远就是斗姆湖镇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天上午,河洑方面的日军第3师团有一支700多人的大队,携炮两门从夹街寺渡过沅江,已经占领了斗姆湖。黑夜中不辨情况,行近敌哨所仅50公尺时,先队隐隐约约见堤上有黑影蠕动,没有经验,竟高声询问:“什么人唦?”

    一语未了,回答的却是一排机枪的扫射。

    此时突围队伍所处的地势非常恶劣,两旁皆水,中间为低淡小道,既不能展开战斗,又不能隐蔽抵抗。在混乱中,戴县长和何局长指挥武装人员放枪还击,“乒乒乓乓”打了半个多小时,伤亡惨重,与戴九峰同伏在堤下作战的一个尖兵班,几乎死伤殆尽。

    “快离开吧,呆在这儿非全报销了不可!”何局长在嘈杂的枪声中对戴县长喊。

    “好!”戴九峰表示同意。

    他们组织队伍,向敌人的火力薄弱处拼死突围,打回来又冲,打回来再冲,反复数次,才终于脱离虎口。

    这时,队伍已完全被冲散,戴县长与何局长、吴队长一行20余人,辗转探索行至善卷乡公所的职员杨先烈家中,幸亏这儿还未被日军染指,但也难说马上就会不会有日军赶到,所以他们只敢稍留片刻,更换了衣履后,又继续拣偏僻处绕道而行。

    走着走着,东方微明,他们困顿中望见对面山包上有黑压压一片小树林,咦,怎么树林活动起来?“啊!日本人!”不知谁惊叫一声。没等趴下,敌人已朝这里开火。大家连忙分开,于是队伍尽散。逃出日军火力范围,戴九峰一看身边,只有何局长、吴队长、刘巡官、雷警长4人。

    不一会天色大亮,枪声四起,空中又有轰炸机盘旋,看来敌人的注意力全在常德城区方向的攻防战,戴九峰一行乃辗转钻隙而行,向茅湾方向奔去,直到黄石港,才彻底摆脱敌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八千男儿血·中日常德会战纪实简介 >八千男儿血·中日常德会战纪实目录 > 县长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