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注释
一事的描述。
[344]《奥德修纪》卷5中,美貌的女神卡吕蒲索曾向奥德修求婚,要他留在她那里过“长生不老的生活\
[345]关于仙后座及出现新星事,见第九章注[452]、[450]。该星座的“德尔塔”,中名为“阁道三”。
[346]《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第2章第1节中描述少年斯蒂芬怎样爱读《基度山伯爵》,其中说主人丹特斯是个“怀着阴暗心情的复仇者”。
[347]“d醒了的沉睡者”,指瑞普?凡?温克尔,见第十三章注[146]。
[348]罗思柴尔德,参看本章注[281]。
[349]《白银国王》是英国戏剧家亨利?阿瑟?琼斯(1851-1929)所写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剧”。一八八二年在伦敦首演,使他一举成名。主人公丹佛被一个地主陷害,最后得到昭雪。这里只是借用剧名,以表示富有。
[350]希腊神话里的纳希素斯(见第十五章注[617])拒绝接受任何女子的爱情,包括山林女神艾可(“回音”的音译)。她失恋而死,只剩下“回音”。
[351]本段中把布卢姆在过去十八个小时内的活动与犹太教的仪式、经文联系起来。这里把布卢姆油煎腰子比作古代犹太教仪式中的“燔祭”(火烧兽肉)。
[352]“至圣所”是古代耶路撒冷圣殿中最神圣的地方,在圣殿内西端。只有祭司长方可入内。
[353]犹太教的清晨礼拜包括沐浴。《马太福音》第3章中记载着施洗者约翰在约旦河里为群众施洗,其中也有耶稣。
[354]《撒母耳记》(上)第28章第3节有关于撒母耳葬礼的记载:“撒母耳已经死了,以色列人为他举哀,把他葬在他的故乡拉玛。”
[355]“火”与“真理”,原文为希伯来文,也可译为“光”与“完善”。这是犹太教大祭司所穿的法衣上的两个标志,象征着教义与信仰。
[356]关于麦基洗德,《创世记》第14章第18节有如下记载:“至高者上帝的祭司撒冷王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亚伯兰……”
[357]“神圣的地方”,指犹太教圣殿内部“至圣所”所在地,这里安放着象征以色列人与上帝的特殊关系的约柜。
[358]“商贾拱廊”,见第十章注[64]及有关正文。
[359]“喜哉法典”,原文为希伯来文。这是为期七天的住棚节(见第四章注[30])的最后一夭,把《旧约》首五卷的有关章节读毕,所吟诵之祝词。
[360]“歌中之歌”,原文为希伯来语,指《旧约》中的《雅歌》(一译《所罗门之歌》)。住棚节期间的安息日,在圣殿里诵《雅歌》中的若干章节。 [361]“穴居人”指“市民”(见第十二章注[9])。布卢姆和“市民”吵嘴的情节,见第十二章注[634]及有关正文。
[362]“办丧事的家”,见第十一章注[221]。
[363]“告别”指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旷野”指以色列人在这之后世世代代所过的漂泊生活。
[364]俄南(Onan)是《旧约》中的人物。英语onanism(交媾中断, 手淫)一词,典出于他的故事。他是犹大的二儿子。他哥哥死后,犹太对他说:“你去跟你大嫂同床,对她尽你作小叔的义务,好替你哥哥传后。”但是俄南知道生下来的孩子不属于他,所以每次跟他大嫂同床,都故意把精遗在地上,避免替哥哥生孩子。”(见《创世记》第38章第8至9节)前文中的女人指格蒂,参看第十三章注[75]及有关正文。
[365]“奉献祭物”典出《民数记》第5章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