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11章 又见面
    江南苏杭两地严格推行朝廷新政,而这一切顺利进行,众人皆知,全因大魔王到来所致。

    否则,官府或许至今仍举步维艰。

    数日后,朝廷再次颁下圣旨。

    此旨并非出自沈严之手,而是真正来自朝廷内阁。

    圣旨首先高度赞扬前任首辅范曾的功绩,随后温和劝勉,希望其支持新政,在江南树立榜样,实际上赦免了范曾的罪责。

    老瘸子将圣旨内容转述后,愤愤说道:“公子,你做了这么多得罪人的事,如今却让他于璞坐享其成。”沈严一笑:“无妨,这是我离京前与于璞商定的战略。

    我们一黑脸一白脸配合行事。”

    以于璞为首的内阁虽立场各异,但有一点相同——竭力保护士族利益,避免士人被大规模屠戮。

    历经磨难后,范曾终于迎来了自己学生的援手。

    这一纸圣旨不仅化解了他的困境,还稳定了江南士族的情绪,表明朝廷并无扩大打压士人群体之意,更无意加害于他们。

    变革才是朝廷的核心目标,所有举措皆为此服务。

    最终,范曾的两位儿子虽未被处决,却被流放至边疆。

    而范曾本人的大宅虽被抄没,但因其三朝元老的身份,仍得以保留一处别院。

    沈严离开临安时,范曾已因接连打击重病缠身,昔日叱咤朝堂三十年的风云人物,如今已如风中残烛。

    老瘸子石奎笑着说道:“眼下江南局势大好,再无人敢违抗朝廷变革,范曾便是最好的警示。”然而沈严冷笑一声,提醒他们不可放松警惕。”还有什么隐患?”两人疑惑追问。

    自离京至今已有三个月,他们足迹遍布大明半壁江山,此时正是返程之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沈严竟察觉到新的线索。”倭寇。”这两个字再度浮现。

    作为沿海百姓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些东瀛来的海盗如同难以根除的祸患,每隔几年便卷土重来,袭扰村镇城市,神出鬼没。

    上一次大规模围剿距今已过半年,然而危机并未远去。

    半年以来,沿海百姓见局势渐趋平稳,又恢复了捕鱼、晒盐及养殖的生计。

    沈严本已不再关注那些销声匿迹的倭寇之事。

    然而,在王家时,族长王奕透露了一则惊人的秘密:崔家可能与东瀛倭寇有所勾结。

    据王奕所述,这并非因两家存有矛盾而刻意构陷,而是基于多年观察所得出的结论。

    例如,每当倭寇侵扰之前,崔家便减少乃至停止出海活动;待倭寇离去后,其出口海外的商品数量却急剧增加。

    这显然不是唯一的疑点,更重要的是,王家曾于海上捞起过一艘属于崔家的残船,船舱内发现了许多被倭寇掠夺的零散货物。

    这些迹象无不表明,崔家与倭寇之间存在紧密关联。

    尤其让沈严警觉的是,官府最近撤销了崔家的远航贸易资格,但他们既未申诉也未表现出恐慌。

    在其他权贵纷纷向沈严送礼之际,崔家却毫无动静,显得尤为异常。

    崔家的一系列举动实属蹊跷。

    就连范曾这种犯事者都会上书请罪以求减刑,可崔家却始终沉默。

    他们连一名嫡系后人都未曾现身,仅由一位掌柜与官府交涉,更显诡异。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沈严无需更多证据,便下令临安知府黄塘集结兵力包围崔家。

    果然如王奕所料,崔家除了少数无关紧要或被遗弃的族人外,其余嫡系成员全部消失。

    经审问,也未获得任何关于失踪者的线索。

    思索至此,沈严立刻命令台舟郡都指挥使采取行动,近期内禁止出海,沿海居民进入备战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简介 >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目录 > 第111章 又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