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配备情况,向军前汇报(这幅地图中他错误地把燕京城标上了黄龙府的名称,认为黄龙府就是燕京城的别称。这个错觉在他头脑里扭不过来,以至到了许多年以后,他已成为一代名将,还认为自己曾到过黄龙府)。
这个小小的军官由于这一越轨行动而受到纪律处分。但是军队是一种奇怪的组织单位。有时受到奖励的人反而被大家鄙视,受到处分的反而被人们称道。这个小小的军官因为这一次受的处分忽然成为大家注目的人物了,他干下的这件小小的越规行为壮了许多人的胆量,特别是壮了都统制刘延庆本人的胆。刘延庆本来也是个急功好利之徒,现在看到前方形势发展得如此迅速,辽方的防御系统似乎已经全面崩溃,他的大本营再要牛步化地前进,显然是跟不上形势了。他忽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忽然忘记了一切的“持重”、“谨慎”,以急行军的姿态把统帅部从新城搬到易州、又从易州搬到涿州,不断地北移,累得宣抚司的僚属们气喘吁吁地赶不上来,叫苦连天。他们显然也是为了要抢到抢先得到的好处,忘记了所有的“持重”“谨慎”,一反前议,快马加鞭地从河间府一直追赶上来。
牛拦军的阻击,基本上是停止了,有相当军事才能的萧斡里剌这时在南线负责指挥,他不断地把正规部队往后撤,最后和萧干的大军会合在一起。北宋军队顺利地到达芦沟河南岸,这才发现萧干、萧斡里剌统率的奚军还是相当完整的。一部分有组织的契丹军这时也在他们的指挥下,与北宋军隔河对峙。看来还待经过一场决战,才能分出雌雄。
要立功逞能的郭药师及时献上一条奇袭燕京城的计策。这条计策大胆泼辣,要冒相当的风险,但是郭药师言之凿凿,似乎很有把握。按照形势来分析,也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很多高级将领都支持它,刘锜也支持它,刘延庆对此也感到很大的兴趣。既然大家的意见一致,经过一次军事会议的详细讨论,确定了奇袭的具体部署以后,就迅速行动起来。
十月廿三夜晚,杨可世、郭药师率领先行军,然后是刘光世率领接应军,两批人马,先后出发。他们要绕过辽大军的背后,乘敌之虚,迂回曲折地前去奇袭燕京。计划经过周密研究,切实可行。在付诸实施时,一切也都很顺利。只要奇袭得手,两百多年来的辽局,在两,三天内就可以见分晓。而北宋建国以来一百多年的军事活动,也没有比这次奇袭更加重要的。因此奇袭军出发后,大家都在兴奋、紧张地等候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