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您明察秋毫。那么,他怎么样呢?”
清八探出上半身,放低音调,询问道。
“你关心吗?”
“早就关心了……”
他摊开双手,作了一个怪相,但眼神很认真。
“如果大人死掉,这个烟花巷就危险了。你担心的就是这个,对吧?”
牛一漫不经心地触及核心问题。
“您明察秋毫。淀夫人平素就非常讨厌这个烟花之地,骂我们这些雇用女人的店主是畜生。如果太阁大人死了,何止这里被荒废呀,连我们这些人都要掉脑袋的。”
说着。清八拍拍自己的脖子。
“挺有意思的。治部可是非常较真的人。如果淀夫人下令,即便在服丧期,他也很有可能冲到这里,把你们这帮家伙砍头。”
“这可不是好事。既然太田大人您都这么说了,看来我们处境不妙呀。为了防止这种结果发生,我和同行们都在苦思冥想,看如何是好。而且,我们想知道还剩多少时间。”
“或许还有一年吧。”牛一觉得没必要隐瞒。
“一年?这么快?”
“是的,最多一年半。我也要抓紧时间。”
牛一已经决定将《信长记》卖给太阁,换取三十枚金币。这部稿子上个月就完成了,所以不存在期限上的问题。
(但是,如果伯耆守中途来打探写作进度,还必须装出创作的架势。在此期间,就能完成我想创作的《信长前记》。如果完成了,就把这部作品插入被太阁认可的《信长记》的前面。如果把《信长记》交上去,治部会看的。之后,当太阁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的时候,就要瞅准时机,借口誊抄《信长记》,将《信长前记》插入进去。)
这是牛一想到的计策。
如果在太阁大人病重后寻找誊抄时机,或许不会被人察觉、追究。书库管理者对限制誊抄的书籍管理很严,但谁都不会想到牛一竟会往里面添加内容。如此一来,他就能把“壮志未酬”的英雄织田信长的整个一生正式记录下来。他这位作者的名字必会流传后世,一举两得——既获得金币,又完成夙愿。完成《信长前记》的时间和实施这个计划的时机不能相差太远,否则可能丧失将其插进《信长记》的机会。
方才一直默默听着两人谈话的源兵卫,此时用眼神向牛一示意一下,然后打开手边的包袱。里面放着一大把毛笔。他赔着笑,向牛一展示了其中几枝。
“和以前一样,这次没带什么土特产,就拿了我们制作的毛笔。请您笑纳。”
“哎呀。这不是上次送给我的紫毫小笔嘛。我一直把它当宝贝收藏着呢。”
牛一微微一笑,以目致意。在尾张的时候。牛一不怎么动笔写东西,所以连源兵卫这个人都不知道。迁到岐阜后,他弃武从文,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购买京都产的高价毛笔,现在则全部改用源兵卫提供的价廉物美的毛笔了。
“非常荣幸。对了,和泉守您现在还是只用紫毫吗?今天我带来一些新毛笔,比如用狐狸毛做的。”
“不,我不用狐狸毛之类的笔。就算不用这些笔,我有时都会胡编乱造,要是真用了,只怕更会一发不可收拾呢。”
虽然牛一付之一笑,但其中还是有些真心话的。
“好了,我们还是赶紧进入正题,说说史料的事吧。这次,你拿到了什么东西?”
“三样东西。首先,请您看看这个。”
源兵卫首先拿出来的是信长家谱的誊抄件。
“第三张图谱,我觉得重要,就拿来了。”
说到这里,源兵卫微微一笑。他害怕牛一说又拿来假东西,所以措辞谨慎。最近,许多人都知道牛一私下里在撰写记录,需要搜集老文件,结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