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节
王,一百枚献给京都五山,另五十枚赠与吉田神社的神官吉田兼和。由此也能推断出他迫切希望得到约定的朝廷圣旨。如果没有圣旨,他无疑将背负叛逆者的污名。

    但是,负责光秀和朝廷联系的关键人物近卫前久却在六月二日以后就行踪不定了。那道圣旨由此成了海市蜃楼。

    后来,牛一得知前久隐居嵯峨,自号“龙山”,但光秀肯定直到死都不知道。那首讽刺诗的前半段就是揶揄这件事,充满哀怨之情。另一方面,秀吉取得天下后,前久依然被追讨,最后他只能跑到滨松,寻求德川家康的保护。想想白日梦中的情景,就可以理解了。反之,如果白日梦中的情形不是事实,秀吉便没理由如此追讨前久。秀吉一定早就通过某种方法,察觉了光秀和前久这两人的动向。

    那么,光秀想要的圣旨究竟去了哪里?牛一觉得正亲町天皇不会欺骗臣子。所以,他肯定是发出了“征讨信长”的圣旨,但是有人从中作梗,将之隐藏了。这个人一定在权衡利弊,看光秀和东归的秀吉谁更占上风。

    “当时,包括现在,天皇发出的圣旨在谁手里呢?”

    这是个大胆的推测。如果是真的,那个拿了五十枚银币的吉田兼和最可疑。牛一瞪大眼,琢磨着。

    正因为光秀也这么认为,他才会将巨资赠与吉田,难道不是这样?从一首讽刺诗中,牛一隐约推出了这些内幕。

    讽刺诗的后半段是哀叹光秀的女婿细川忠兴背叛岳父。当时,忠兴把妻子关在山中的大牢里,自己则削发为僧,躲进寺庙。

    (所有人都削发逃跑?)

    牛一觉得僧人真是非常好的伪装。

    长时间的沉思默想后,牛一把重读过的讽刺诗放进书库。接下来,他把当年为了日后备查而记录下来的有关本能寺之变以及山崎合战的资料找了出来,想在正式动笔前再看一遍当年的资料,恢复一下记忆。不过,牛一当时不在京都,上面记录的内容都是从相关人那里听来的。

    本能寺之变备忘录

    天正十年壬午记录人:太田和泉守

    天正十年阴历六月二日拂晓,明智光秀拥兵一万三千,围困本能寺,火烧信长公。谋反缘由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本能寺遭袭一刻(两小时)后,妙觉寺的勘九郎大人(信忠)同样遭袭,无力赶赴本能寺,断了救父之念,率四百亲兵转至二条地区,未及展开战斗,已然败北。勘九郎大人切腹自杀,追随者仅有两人,令人惊愕。

    曾有传言,长益(信长之弟)大人目睹侄儿切腹后逃遁他处。听大村由己说,长益本人辩称当时不在侄儿身边,上述传言纯属让其背黑锅。孰真孰假,难以辨明。或云京都童子曾编撰歌谣嘲讽长益大人,引作趣谈,记录如下:

    切腹、切腹,为了切腹,吾逃往安土。

    六月二日,大水肆虐,织田之野,徒存空名。

    附录织田方的死伤者数:

    本能寺处贴身随从二十六人,普通随从二十四人,其余人等三人。

    二条府邸的武士、士卒合计六十余人。

    其中,本能寺的二十余具尸体和二条府邸的几十具尸体都被织田家的菩提寺(阿弥陀寺)收殓,由住持清玉上人负责火化。从二日开始,明智军队在本能寺遗址搜索三天,没有发现信长公、森兰丸、爱平、宫松四人的遗骸,二条府邸的信忠尸体同样不知去向。据传,羽柴秀吉后曾派属下前往阿弥陀寺,说要尽快举办信长公的葬礼,向清玉上人询问遗骸去向,一无所获,只能退出。阿弥陀寺住持清玉上人赐予织田信长公如下戒名——

    总见院殿大相国一品泰严大居士

    山崎合战备忘录

    同年记录人:同上

    天正十年阴历六月十三日,山城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信长之棺简介 >信长之棺目录 > 第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