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3、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司令长官唐生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代理主任钱大钧、第71军军长王敬久、第87师师长沈发藻、第72军军长兼第88师师长孙元良、第78军军长兼第36师师长宋希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第66军军长叶肇、第83军军长邓龙光、第74军军长俞济时、第51师师长王耀武、第58师师长冯圣法等人。随蒋介石一起来的还有宋美龄。由于日军已经对南京逐步形成合围之势,所以会场上的气氛极其沉闷。

    会上,蒋介石首先讲话,他以一口浓重的宁波口音说道:“南京是总理的陵墓所在地,全国的至诚瞻仰在这里!全世界翘首切盼付与最大的注意力,也是在这里!我们不能轻易地放弃!今日,首都已是一个围城,我愿意和大家共同负起守卫的责任。但是,现在各方面的战争形势都在继续发展,我不能偏于一隅。所以,责任逼着我离开。今天,我把保卫首都的责任交给唐生智将军,唐司令长官是身经百战、智勇兼备的将领,他必定能秉承我的意旨负起责任,大家服从他,正像服从我一样。”

    在再次为唐生智立威之后,蒋介石继续宽慰大家:“我在外面,自当调动部队前来策应首都,万一有什么不幸,那也是成了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人谁不死?我们要看死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伟大的时代中,能做这件不平凡的工作,是何等光荣!”这番训话之后,蒋介石又再三强调着提出几条要点:

    “一、南京是中国的首都,为了国际声誉,不能弃之不守;二、南京是总理陵寝所在,如不守南京,则总理不能瞑目于九泉之下;三、众人要有破釜沉舟之勇气,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四、南京郊外有预先筑就好的国防工事可以利用,兵力部署要点需有纵深、有重点,紫金山、雨花台等要点决不能放弃,必须坚守到底;五、调遣云南滇军之龙云、卢汉等部集中武汉,以备解南京之围;六、唐长官是见危受命,所以诸将领要服从指挥,精诚团结,共同杀敌报国。”

    在蒋介石讲完话之后,唐生智起身接着发言,他以悲壮的语气表示愿与诸将领共负守城的责任,誓与南京共存亡,又说:“守卫南京的任务是艰巨而又坚决的,在此种情形之下,只有抱定决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这一篇洋洋洒洒的讲话并没有能够激起与会诸将领的慷慨,所有人都是彼此相看,无一人开口说话。至于“南京能否守住”

    这一点,其实在会前大家都心照不宣,此时更是无人提出意见。当唐生智送蒋介石夫妇上汽车时,蒋介石又对唐生智交代了一番,对唐生智的见危受命深表赞许,说这是“患难见交情”并嘱咐唐生智注意保重身体,而唐生智则对蒋介石说:“我还是要重复以前对你说的话,我可以做到‘临危不乱,临难不苟’,没有你的命令,我决不撤退。”

    在这次会议结束后的次日,即12月7日晨5时45分,趁着日本飞机尚未出动的间隙,蒋介石乘飞机从明故宫机场起飞,在一小队空军护卫机的保护下离开南京,飞赴江西庐山,经湖南衡阳,转武汉统帅部,结束了他在南京最后的行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从此之后南京便已经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而成为了一座普通意义上的要塞城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南京保卫战·1937简介 >南京保卫战·1937目录 > 3、临危不乱,临难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