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巩固镇江城
通信连,工兵连。其中守备营的位置在象山营房,下辖3个步兵连和1个重机枪连。通信连直属司令部指挥,工兵连由军政部城塞组临时调用。
要塞炮的具体部署是:
位于镇江东码头附近的象山炮台共有十二门炮,其中有二十四公分口径四门,有掩蔽部设备,射向正对长江江面,配置十五公分口径四门,配备在合山,系露天炮台,射向陆上和江面两用,每分台设台员一,每炮设炮兵一班;焦山炮台位于长江中心小岛上,与象台隔江而望,共有八门炮,都是九公分五口径,射向水陆两用,每门炮设台员一,炮兵一班;都天庙炮台则位于长江北岸,共有八门炮,其中二十四公分口径有四门,设有永久性掩蔽部,射向正对长江江面,还有九公分五口径四门,可以机动使用,每门炮设台员一,炮兵一班;圌山关炮台则位于大港镇附近,距城约五十华里,共有十二门炮,其中有二十四公分口径四门,设在江边,有坚固掩蔽部,射向正对长江江面;另有九公分五口径八门,分设龟山一带,均设有掩蔽部,射向水陆两用,每分台设有台员一,每炮设有炮兵一班。
就在日军华中方面军积极准备进攻镇江要塞的同时,镇江要塞方面也在积极备战。江阴要塞失守后,江阴要塞司令许康撤到镇江要塞,向镇江司令林显扬、王庚参谋长说明了前方军情,由于吴福线、锡澄线两道国防工事线均已失去防御战斗作用,日军乘势西下首先必定会向镇江第三道防线推进。镇江要塞的备战工作刻不容缓。
林显扬司令在要求所有要塞部队迅即进入战斗准备的同时,还以司令部的命令在守备营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挑选了50多名敢死队员,置于司令部内,随时听候调遣。随后,又向各炮台和守备部队下达了战斗命令:“要求守备营第一连,附重机枪两挺,通信兵一班,立即进入禹山阵地,监视丹徒镇方向敌人动态,如发现有情况,即向指挥所报告;守备营第二连,附重机枪两挺,通信兵一班,进入镇象路小高地,对沪宁铁路、公路严密防范,左与第1连联系,右与北固山军士哨联系,守备营第三连,工兵连为预备队,归守备营副营长指挥,并由第三连派军士哨驻北固山甘露寺附近,瞭望敌我情况。象台炮台、焦山炮台、都天庙炮台、圌山关炮台官兵进入各炮炮位,随时进入战斗,并与敢死队归指挥所直接指挥,随时听候调遣,队长不得离开岗位,并严密注视镇象公路情况;司令部非作战人员,归秘书汤赞清指挥,携带案卷、器材先转江北六圩附近,设立后方,并与都天庙炮台取得联系;司令、参谋长等立即进入象山指挥所。”
虽然镇江要塞已经进入备战状态,但是镇江附近的防御却很单薄。虽然早在11月下旬第71军军长王敬久就率部到达镇江附近,但在12月初,王敬久却率军部撤至龙潭,所辖第87师由师长沈发藻带领继续留驻镇江,与镇江要塞保持联系。但当日军进逼镇江时,该师主力撤回南京,要塞区只得与江苏保安处保持联系。
之所以第87师会撤往南京,主要是南京守备兵力不足及第71军兵力有限的缘故。虽然第87师有部队共计3个旅6个团及炮、工、通信、运输等营,但是第71军下辖的部队实际只有87师1个师。在军长王敬久和师长沈发藻带领3个团和师直属部队撤离镇江之后,镇江的第87师部队只有3个团和在镇江临时拨调指挥的江苏省保安第4团,负责指挥镇江城守备任务的是261旅旅长陈颐鼎和260旅旅长刘启雄。
留在镇江的部队归属江防司令刘兴指挥,不过由于刘兴在龙潭,实际上第87师并没有和刘兴发生指挥关系,仅仅只有命令上的下达。随后第71军军部又下令刘启雄和向凤武率部撤往南京,这样留在镇江城的部队就只有陈颐鼎第261旅了。
常州失陷后,日军混成骑兵队、第13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