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袁玉麟为人较为谨慎,说:“此事千万不可莽撞行事,否则功亏一篑,后悔莫及。首先我们并不知皇上这几日作何想法。如果皇上并不赞同许乃济的弛禁,那么皇上把奏折交给九卿科道参议又抄本批往广东,则只是一个幌子,皇上不久也就会给弛禁作个定论。如果皇上赞同弛禁,那么恐怕他早已下诏旨了。所以依我之见,恐怕皇上未必赞同‘弛禁’,即使偏向,恐怕也是有所顾忌,怕人反对怕人进谏罢了。”

    “所以此等重要的事还是小心谨慎些好。我有一远房侄儿,在宫中当差。至于皇上对弛禁如何看法,也许他能知道一二。我看还是把他先找来问个清楚再说。”许,朱二人一听这样更为妥当,就又派人偷偷给袁玉麟的远房侄儿捎了个口信。一个多时辰后,这个太监来到,许,朱,袁三人一打听,果然如袁玉麟所料。于是在这个太监回去后,三人又偷偷地商议一会,然后散去,各自回府去了。

    第二日,道光正在养心殿东暖阁批本,这几日心情好,道光不免多批了些奏折,奏折上所奏多是关于鸦片之事,一些是说鸦片如何泛滥又被有效严禁,然而道光一心偏向弛禁,对这类奏本已无多大兴趣了,还有一些是事先听到消息的总督巡抚所上的折子。

    道光正批着,就听到外面侍候皇上的太监喊道:“禀皇上,江南道监督御史袁玉麟大人、兵科给事中许球大人、内阁学士朱樽大人有事求见皇上。”

    “可有什么事么?”

    外面的太监答道:“回皇上的话,奴才刚才问了,他们说没有别的事,只为前些日许乃济上奏一事。”

    果然被穆彰阿猜中了,道光微微一笑,就传出话来:“既然是关于许乃济上奏的事,他们前不久在九卿科道会议不是已妥议此事,且奏折朕也已经看过了,他们还来干什么?叫他们回去吧,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接着外面的太监应了一声,回话去了。道光在东暖阁里一听,外面没了声响,心里无名地一阵高兴,又往下批着本子。一份奏本还未看完,就又听到外面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来到门外,“回皇上的话,刚才奴才把皇上所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对他们说了,可是三位大人说有些事在上次奏折上还未交待清楚,今日特来求见,他们还说事关重大,非要见到皇上不可。”

    “真是岂有此理,你就说朕已就寝,让他们明日再来吧!”道光见他们还不愿走十分气愤。说完,听外面并无应声,又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让他们都进来吧!”

    自大清建制以来,满、汉两族一直不和,多数汉人都反对满人的统治,以至多数汉人起来谋反都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圣祖康熙皇上和高宗乾隆皇上多次压制也没能控制住,无奈才采用抚顺之策,汉人的怨声才小了些。最令道光佩服的也就是圣祖皇上所用的抚顺之策了。让汉人也参政议政,才能使汉人支持满人的统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大清江山才能不失啊,道光对这一点知道得很清楚。

    而现在有汉官来反对“弛禁”,道光又怎么会安心呢,一方面长期以来因为鸦片弄得财政危机是最让道光伤脑筋的事,一旦有人能替他分忧解难,总该会令人欣喜若狂,然而另一方面又深怕有人反对“弛禁”,提出异议。现在又有人持异议,道光又怎么能安心呢?以往禁烟时又无几人能行之有效,那些日子,可不好过呀!

    想着想着,道光听到外面传来几人的脚步声,然后东暖阁门前的帘子一掀,进来三人,“江南道监察御史袁玉麟,兵科给事中许球,内阁学士朱樽,参见皇上。”三人跪叩皇上。“你们进来吧。”“谢皇上。”然后立一旁。道光缓缓从案几旁站了起来,悠悠地走到御榻旁坐了下来,说:“三位大人这么晚了前来见朕,有何事呀?”

    许球道:“启奏皇上,臣等在九卿科道会议上见许乃济所奏后,臣认为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道光皇帝简介 >道光皇帝目录 >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