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酒泉煮酒天下大乱
个胜仗,歼灭敌西北长官公署警备团的300多人。第二天,再歼敌二四五师七三九团大部,敌一七三师骑兵团一看风头不对,知趣地举手缴械。张掖宣告解放。
这是1949年9月19日,败逃酒泉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那一锅稀粥,似乎也熬足了工夫。
彭铭鼎奏小夜曲,黄祖埙做白日梦
自从马继援在永登消失之后,彭铭鼎就开始猛加柴火熬这一锅粥。新疆警备司令部参谋长陶晋初曾经给他八个字:掌握部队,等待时机。现在还等什么?彭铭鼎觉得,应该首先从实力人物下手,像吃汤圆那样,试试馅,一口一口来。
兰州战役之后,河西路上所谓的“实力人物”无非有三人:一是还没来得及撤换的九十一军军长黄祖埙;一是一二〇军军长周嘉彬;还有一个就是差点取代了黄祖埙的那个第八补给区司令曾震五。别的人都是鸡毛蒜皮,即便像顶着“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招牌的刘任,也不例外。
彭铭鼎把黄、周、曾甚至刘任,都放在自己的掌心上掂了掂:曾震五是心腹,是当年陶峙岳一条线上的人,没问题,可以信得过;黄祖埙是老蒋的人,到这份上了提起蒋介石的名字,还假模假式地双腿一靠一个脆响,口口声声领袖如何如何;周嘉彬的背景摆在那里,就凭着他有张治中这么一位老泰山,估计走样也走不到哪里去。至于刘任,不过是桂系派在西北的一只警犬罢了,听其言观其行,要他举义,向共产党投降似乎是不可能的。
掂量来掂量去,彭铭鼎的戏法似乎只能在周嘉彬与黄祖埙之间展开。
周嘉彬是个聪明绝顶的家伙,早就知道彭铭鼎会找他,肚里的主意有一大堆。他向彭表示“很同意起义”,但是,“黄祖埙这个狗日的步步紧跟,死死盯着老子。分明是监视,不干掉他终是祸害,你要把他干掉!”周嘉彬思忖,彭铭鼎这把刀是借定了!
彭铭鼎冷冷地笑道:“他是盯你吗?还不是你那点部队!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你记着我这句话。”
就在周嘉彬琢磨彭铭鼎这句话时,彭又去了黄祖埙那里,给黄祖埙抛砖引玉:“黄兄,大局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啊?”
黄祖埙的脖子很硬,断然回答:“怎么办?难道向共产党投降?我才丢不起那个人哩,我死也不投降!”
“那当然啊,”彭铭鼎抹脸就是一派豪气地说,“哎呀,我的意见是如何很好地掌握部队,与胡取得联系,与新疆密切配合,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迎接今后更为艰苦的日子,并作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你怎么能说到投降呢?!”
黄祖埙哈哈大笑:“我这个人就这样!说话直来直去,你别介意啊。”
彭铭鼎说:“我又不是公署的长官、副长官,介意也罢,不介意也罢,你用不着怕。”
黄祖埙就怕人家说他“怕”,忽视了他的身份,当即吼道:“你幸亏不是那个玩意儿,要是的话,我理也懒得理你,我怕个鸟!”
小话立刻传到刘任那里,联想到黄在古浪令不行、禁不止的一些细节,甚是恼怒。“这还了得!大敌当前,公署也不放在他眼里,将来一有点事,还不翻了天啊!”刘任一肚子火也没个发泄的地方,偏偏当着彭铭鼎发作出来。
彭铭鼎又进入了公署副参谋长的角色,乘机向刘进言:“今后河西就靠这点部队,你是现在河西的最高负责人,黄祖埙这样不听你的话,如何得了!应该尽早搬掉这块石头,免生祸端。”
“眼下这么乱,让谁来代他?总不能再动曾震五吧!”刘任明问暗探。
彭铭鼎管不了许多,直奔主题:“人选多的是,二四五师师长刘漫天……这个人就不错嘛!”
刘漫天同周嘉彬穿一条裤子,这是人所共知的。刘任眉毛一跳,嘴上“唔、唔”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