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兵临贺兰山下
八十一军的马惇靖在中卫城里早已慌作一团。解放军六十三军主力攻占靖远并追歼那两个团的自卫中队时,六十三军一八八师已直插黄河西岸的景泰,在古长城脚下把驻守在那里的敌新编骑兵第一旅打得夹起尾巴往回跑。一八八师追着骑一旅越过长城直奔中卫。因为是在黄河西岸,黄河天险除隔开敌人八十一军与一二八军的联系之外,什么作用也没有。中卫完全成了一座孤零零的城市。
马惇靖的法宝就是打躬作揖。他赶紧约请中卫城里的绅士们到军部开会,说:第一,八十一军不准备抵抗共产党的进攻,请他们转告全城百姓,不要惊慌;第二,请他们出城到离城40里的沙坡头迎接解放军,并且向解放军说明八十一军不抵抗的意思,请解放军缓进。
杨得志说:“告诉曾思玉他们,可以答应缓进,但我们的等待有限度!”
曾思玉是六十四军军长。六十四军从固原和海原出发攻下同心后,又直奔中宁。因长途奔袭,部队比较疲劳,除一九一师继续向噶沙洲发展进攻外,军部率主力一九〇、一九二师暂留中宁,待马惇靖的八十一军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再与六十三军和六十五军合力,由马惇靖打开的大门杀进纵深,向大坎、小坎、金积、吴忠堡之敌一二八军、贺兰军第三道防线打过去。
此时马鸿宾出发去了银川,代他的堂弟马鸿逵辅佐“小天子”。马惇靖和他的“二家兄”、八十一军副军长马惇信两人,火烧眉毛似的商量应对之策。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商量的了,大政方针已定,而且既成事实,说是“商量”,只是在心理上接受这个事实罢了。
兄弟俩面对面地垂着头,谁也不说话,仿佛在执意等待着某一时刻的来临。天渐渐黑下来了,勤务兵开始掌灯,电话铃这才惊人地骤响。马惇靖不接,马惇信无奈地操起话筒,弓着腰,双手发抖。一听,却是石空堡所属驻军一个营长打来的。他立刻又挺直了身体说话。
营长报告:解放军和谈代表到了石空堡,要求八十一军派人去接洽。
马惇靖匆匆忙忙赶到石空堡。一看,什么解放军代表,却原来就是马鸿宾过去的副官马成俊。
老先生奔走有诚意,小司令弄权无定见
那个不怕死的孟宝山竟辗转来到解放军六十四军军部。同时到达的,还有从兰州赶来呼吁和平的一帮老先生。
孟宝山与军政委傅崇碧个别交谈了一个多钟头。他将到宁夏联络的这一个多月酸甜苦辣一一陈述,说到动情处,拍案而起,让傅崇碧甚是感动。其时,六十四军尚未进入中宁,驻扎在中宁附近的大红沟、马家河湾一带。孟谈完之后,便遵照傅政委的意思来到中宁,通过马鸿逵的骑二十团给银川马敦静挂电话。
那已是夜晚10点多钟,马敦静早就呼呼大睡,电话里传来他打哈欠的声音:“啊呀,孟大叔啊,我真是服了你了,共产党给你什么好处,你连觉也不睡……谈判不着急嘛,我还要考虑考虑,再说吧,啊?”
孟宝山哭笑不得:“你还要考虑考虑?解放军还等你考虑吗?!”
“那怎么办?要和谈总得有耐心。叫他们暂时就在大红沟一带驻着,要是没吃的,我可以给他们送点粮食。否则……我就不客气了,我要下令两个骑兵团坚决抵抗!”
笑话!笑话!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孟宝山捂着送话器,使劲平息心气,说:“你待在银川,根本就不明白前方情形,解放军数十万之师,是你两个骑兵团能抵抗的吗?你知道吗,中宁已成空城,解放军如果愿意,随时可以进入!”
“孟大叔,卢忠良可不是像你这么说的。你为共产党办事,我不怪你,可你也不要太过分了。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我见识过,用不着你来教导我!”
孟宝山急了:“敦静,此一时彼一时呀,你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