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得西安望汉中
一军参谋长是陈外欧。
一军辖三个师,一师师长由傅传作暂代,政委曾祥煌;二师师长王绍南,政委颜金生;三师师长、政委兴中和曹光琳。
第二军由郭鹏任军长,政委王恩茂。
郭鹏原为二纵队副司令员,湖南醴陵县人,是1927年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的老战士。后辗转到红六军团。二、六军团会师时,他便是十七师五十团团长,接着到红二军团当六师师长。长征中又调任红三十二军参谋长,抗战后一直在三五九旅任职,从参谋长到副旅长,南下北返中任旅长。
王恩茂政委是个非常刻苦的文化人,江西永新籍,最初任县委“技术书记”,后到六军团政治部当宣传干事。长征时是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的总务处长,到抗战又在三五九旅当宣传部的教育科长。南下北返中为三五九旅政委,现职之前,他是二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二军副军长顿星云,1930年在洪湖参加红军,长征前是红二军团六师十六团团长,后为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副团长、七一四团团长,解放战争之初,他在晋绥军区八分区当副司令员、独四旅旅长。
第二军参谋长张希钦,左齐任政治部主任。
二军辖四师、五师、六师。
四师师长兼政委是洪湖老战士杨秀山;五师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六师师长张仲瀚,政委曾涤。
刚由河东归建的第七军,军长、政委即彭绍辉、罗贵波。
彭绍辉是湖南湘潭人,1926年就参加农民赤卫军,后又参加平江起义,到红五军、红三军当分队长、队长和师、团长。曾是“兴国模范师”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当年在中央苏区声名赫赫。长征前后,相继任红三十军和红六军团参谋长。后又任一二〇师教导团团长,“彭三五八旅”旅长,晋西北军区二分区司令员,抗大教育长、副校长和七分校校长。
七军参谋长是何辉燕,政治部主任侯维煜。军辖十九、二十、二十一师。
朱绍田和孙鸿志分任十九师师长、政委;张新华和龙福才分任二十师师长、政委;范忠祥和李建良分任二十一师师长、政委。
第二兵团司令员是许光达。
许原为三纵队司令员,他出身黄埔,湖南长沙人。从追赶南昌起义队伍、三河坝负伤脱离组织开始,历尽坎坷、千里找党,回到周恩来的上海军训班。接着到湘鄂西的红三军当师长、团长,战斗中又负重伤,三次开膛未果的情况下,才于1932年千难万险去了苏联,在苏疗伤、学习五年,回到延安任抗大训练部长、教育长和三分校校长。他还当过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中央情报部一室主任,后到晋绥军区二分区当司令员,独二旅旅长。
二兵团政委王世泰,他是西野四纵司令员,带出一支好部队;副政委为原六纵政委徐立清;参谋长是西北野战军原参谋长张文舟。
兵团下辖三、四、六军。
第三军军长便是号称“智多星”的黄新廷,政委朱明。此二人都是红二方面军的名将,黄是湖北洪湖人,一直在贺老总麾下,从七一六团团长到三五八旅旅长,始终位于编制序列前茅。朱当年是红二方面军的组织部长,到一二〇师,仍当组织部长,后在三五八旅任政治部主任等职。
副军长唐金龙、副政委朱辉照、参谋长朱文清。政治部主任江勇为。
军辖七、八、九共三个师。七师师长张开基,政委是梁仁芥;八师师长杨嘉瑞,政委孟昭亮;九师师长朱声达,政委王亦军。
那个当年被贺龙抽出来到河东“做买卖”而虎口夺银的“陕甘宁晋绥游击司令”张达志,任第四军军长。张是陕西佳县人,军政素质都很棒,尤其是在处理军民关系方面,能打能说,独当一面,曾为西北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