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太原,胜利告别
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下去,保证用新的面貌迎接十八、十九兵团!”

    几个跟王震走的警卫员也从敞篷车上下来跟彭老总告别。有个小鬼嘟着嘴跟彭总的警卫员小声嘀咕:“不是讲好的一块吃过中午饭才分手吗?老总咋就这么急呀?”

    这话被彭德怀听到了,在车里说:“小鬼,不是我急,是敌人着急……”话没完,吉普车已经冲上旁边的一条乡村土路,卷起一团尘土。

    这句半拉子话被王震带到第一野战军前委会上,当作经典一再引用。所谓“敌人着急”,在1949年第一季度可供论证的材料数不胜数,最有说服力的当然是蒋介石“引退”。这是1月21日的事。老蒋在人民解放军兵临长江、南京城头已经隐约可以听到隆隆炮声的情势下,迫于众叛亲离,又一次玩起了老把戏。结果,蒋介石离开南京的第二天,北平的傅作义宣布驻城部队撤出城外接受改编,南京的代总统李宗仁发表声明,表示“中共方面所提八项条件,政府即愿开始商谈。”

    李宗仁提出“商谈”的实质,是想退而求其次,与中共实行“划疆而治”,以保住国民党的“半壁江山”。这服汤药在一蹶不振的国民党阵营里已经见不着一丝波澜。产生刺激的只有一人,那就是仍在苦苦撑持着西北战场的胡宗南。

    对于蒋介石的第三次下野,胡宗南是以一种欢欣鼓舞的心情来看待的。在得到消息的刹那间,他便蹦出一个期待。历次的经验告诉他,天大的危机总是随着蒋的精彩表演而获得柳暗花明的结局,难道这一次“下野”就仅仅是“下野”了吗?

    胡宗南很快从两方面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一方面,蒋介石回到溪口屁股还没坐热,就接二连三给他这位小老弟发电、致函,中心意思只有一个,要胡宗南保持高度清醒,“作死中求生之奋斗”;另一方面就是,军统重要人物沈醉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西安。胡宗南深知沈的秘密使命一直是在南京准备对李宗仁下手,如今突然“脱岗”外流,起码可以说明蒋对李宗仁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究竟是暂时中止行动还是彻底放弃?这一点,胡宗南还吃不透。

    沈醉当然不是为了给胡宗南“揭秘”才赶到西安来的。这位号称有一万只眼睛、一万个耳朵的双枪魔王,昨天还在妙高台上帮助“山人”蒋介石拿着拐杖,今天,便又和挽狂澜于既倒的“大英雄”胡宗南在西安东仓门小客厅共进晚餐了。他一口一个“胡先生”,把蒋介石的处境、用心以及对胡的期望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这给胡宗南的亲切感及由此而产生的抚慰效果,是难以估量的。刚好,胡又破天荒地吃了一杯绍兴老酒,满腹的心事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叔逸老弟,不瞒你说,这几个月我是寝食难安啊!”胡比沈大十八岁,称一声“老弟”还有点抬举对方的味道。他有着情绪化的一面,但说话却总受角色的约束,一向不能不谨慎,只有少数几个“声气相求”的人才领略到这片风景。过去熊向晖算一个,后来出了纰漏,他的门就关得更紧了。不过再紧,军统局的人总得例外,这是从戴笠时代就确立的理念。

    沈醉说:“我生来是个小鬼,就会抓人捕人,当当杂差,不晓得什么叫战术。若论两军对垒,在先生面前我甘当一个小学生。可兄弟就是不明白,以国军八百万之勇,枪炮精良,战将如云,怎么就打不过共产党的几个蟊贼呢?!”

    “老弟,”胡宗南冷笑着拖着长腔,“此一时彼一时,而今的共产党,已经不是什么‘几个蟊贼’了,兵多将广是一说,单就战法方面,共产党军队那里就有好多东西大有揣摩之必要啊!”

    这番话让沈醉暗吃一惊。面前这位可是胡宗南啊!此公刚愎自用在国民党上下是出了名的。毕竟天地轮回,日子真的能打磨人。他决定往胡宗南痒处挠一把,顺手捞点意外之财。于是,沈醉故作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一野战军简介 >第一野战军目录 > 第二十四章 太原,胜利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