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西击西府收延安
虽然也不过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然而,从那里去往古都北平,只有不足300公里呢!
毛泽东脚底生风、精神抖擞地踏上河东土地。没走几步,迎面过来一个高大身影。不是别人,正是贺老总。
围洛打援老皇历不灵,吃胡看马新主意难定
“主席呀,我来送一程,你不反对吧?”贺龙说完大笑,接着叫人牵来一匹好马(除了眉心有块黑斑,全身棕红,烈火一般)。贺龙指着马自得而又关切地说:“真正的蒙古种,又快又稳。”说着,把毛泽东扶到马背上。
毛泽东拉起缰绳,试了试,果然不错,就说:“贺老总相马,没说的!”
贺龙又大笑:“主席呀,你光讲好听的,离开晋绥,也给我们工作作一作指示嘛!”这是贺龙式的谦虚,可在临别的此刻说出来,又确有些真实的成分。
毛泽东收住笑容,转身回望河西,凝神许久,说:“老彭那里……少不得你呀!”
贺龙一听也认真严肃起来:“我是全力以赴。”
毛泽东点头道:“中央前委走了,包袱甩掉了,你们可以放开手脚、大展宏图嘛!”
一点不错,解除后顾之忧的彭德怀,在毛、周、任东渡黄河的第二天,就把这种心情发挥到极致。宜、瓦战役的总结刚一结束,他立刻盯上了胡宗南的延安和洛川这两个据点,下决心再放一个超级卫星。那就是,要么收复延安,让这座历史性的红色首都落入敌手的时间一年为限,也向全世界宣告蒋介石政府所谓“重点进攻”的彻底破产;要么诱歼裴昌会,就像对付刘戡那样。可这是一个兵团、六个整编师啊,相当于刘戡在瓦子街钻“口袋”时兵力的三倍!
这两个计划都是诱人的。彭德怀权衡再三决心选取后者——围攻洛川。洛川位于延安与西安的半道上,洛川一去,延安自然而然就成了悬在半空中的葫芦,就是给何文鼎多长一个胆,他也不敢以孤零零一个师不着天不着地在那里久留。反之,如先攻延安,其工事坚固和地理上易守难攻不说,就是打下来了,洛川之敌仍依托关中,下一步面对的敌人还是铁板一块。而且洛川守敌又只有一个旅,用若干纵队来摆布一个旅,兵力上也占绝对优势。这些还都是次要的,彭德怀看中的是洛川战略地位。一旦受攻,裴昌会兵团肯定不会坐视。裴从潼关北上,黄龙山区是必经之路,可不可以在那里再给它挖一座坟墓呢?
看上去,一切都是老掉牙的套路。可是,从“三战三捷”开始,胡宗南就永远都是看着火坑往里面跳的。既然如此,不妨再来一次。彭德怀仍以三纵队和六纵队攻城,而以一、二、四纵队到黄龙山区布设“口袋”。然而,毕竟城防与城防不一样。洛川虽没有宜川那么多钢筋水泥,可它坐落在关中与陕北交界处,海拔1000多米高的塬顶上,一览无余。周围遍是陡峭的深沟,隔塬相望,谈笑相闻不能牵手。守敌只要把住了要道口,攻击一方除非插翅,否则就无法越过深不见底的幽谷。因有这个特点,洛川城防副指挥、整六十一旅副旅长兼一四三团团长杨荫寰,就利用沟谷把城防工事一律推到距城8~15里之外。三纵和六纵一气攻了十几天,连洛川城边也没沾着。
彭德怀恼火了,跑到这两个纵队的阵地上,问许光达和罗元发:“我就问一句,是行还是不行?不行就撤下来,拉一边整训去,我让别的纵队上!”这叫什么话?许光达和罗元发受不了这个,狠狠心又攻打10天,还是毫无起色,急得两个司令员恨不得钻地洞。此间,一、二、四纵队在黄龙山区也待得乏味。这个裴昌会可不比刘戡,既不想戴罪立功捞表现,也没有一日三道催命符。胡宗南的增援电报也发了,可那分明是例行公事。因而,裴昌会完全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把增援行动看作一场大游戏,尽可以用从容欣赏、休闲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