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暗度陈仓
个宋希濂,溜得好快呀!”邓小平笑了一下,对刘、李二人说道,“按原定计划,本来是要先敲碎他的脑壳的,难道现在连腰也抱不上了?”

    “没得事哟。熬的时间长,炖的骨头烂。”刘伯承站起身,走到地图下,用红铅笔将小合围圈的钳口向前延伸了一点,一边以手代尺丈量,一边幽默地说道,“只要我们用大一些的锅,他这条鱼总会烂在锅里嘛!”

    “也好。”邓小平表示赞同,“那我们就支起锅,架起火,慢慢地熬这条半死不活的鱼,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放重庆上。”

    “对头。”刘伯承手指地图,“目前,第十一军已经解放南川,并向綦江进击。敌罗广文主力已被我十二、四十七军压迫于南川以北的冷水场、龙潭场地区,正向重庆、木洞镇逐步撤退中;而宋希濂部已溃不成军,被我们看管起来。因此,现在是歼灭罗广文三个军于长江南岸,提早完成渡江,包围或相机占领重庆的最好时机。”

    刘伯承的话音刚落,李达已经把新的作战命令草拟出来了。

    刘邓审阅,略加修改,命令便以急电的方式下达给部队。

    第十一、四十七军收到命令,迅速协力捕歼冷水场、龙潭场地区及向重庆、木洞镇逃窜的罗广文兵团主力;并准备以第十一军一部出老厂,监视重庆之敌,主力相机解放重庆。第十二军收到命令,立刻加快了向綦江前进,追歼敌陈春林第四十四军的步伐;并准备尔后直趋顺江场,横渡长江,迂回重庆。第五十军向涪陵疾进,准备渡江……

    恰在此时,刘邓收到毛泽东十一月二十七日发来的电报。

    据报,蒋介石令胡宗南以汽车八百辆运其第三军到重庆。请注意:(一)是否能吸引更多的胡宗南部到重庆。(二)我向重庆方面攻击之各军是否有必要稍为迟缓其行为,以利吸引较多之敌军据守重庆而后聚歼之。因为蒋介石自己在重庆,可能打一个聚歼汤恩伯于上海那样的好仗。

    电报是商量的口气,但“稍为迟缓”这四个字却似毛泽东下定的决心,因为他的理由很充分,这就是“蒋介石自己在重庆”。

    作战命令已经下达,各部队已经依令行动。难道野战军的判断和决心真的有什么偏误?

    刘邓认真地审视着自己的决心,审视着当前的战场态势。审视的结果——决心符合实际。

    问题重又归结到蒋介石能否像守上海那样死守重庆。

    刘伯承说:“我看,蒋介石不会死守重庆。一旦我五兵团控制泸州、松山一线,便截断了胡宗南兵团进入滇、缅的退路。这样,蒋介石势必放弃重庆,转而加强成都、川西与康东沿线,以便退入西康,转进云南。我们应该避免造成这样的局势。”

    邓小平说:“另一方面,南川的罗广文兵团已成强弩之末,一旦将其拿下,占领重庆则如探囊取物,蒋介石也失去了死守的条件和意义。况且,我军在军事占领西南的同时,应着眼经营西南。重庆是西南重镇,工业发达。只有早日夺取重庆,不给蒋介石从容破坏重庆工业的时间,才能依托重庆,供给大军,经营全川。”

    基于以上分析,刘邓当天给毛泽东回电,说明情况:

    蒋介石调第三军援重庆,系建筑在罗广文能守住长江南岸綦江、南川地区,孙震能守住由涪陵迄万县江防的前提下。如果我在南岸能基本歼灭罗广文,而孙震兵力又感单薄,蒋可能改变其计划。我西路三个军至迟十二月十日达泸州、乌江江边,如我迅速控制泸州、松山之线,胡宗南退滇之一条公路线即被截断。因此敌一经发现我进到叙水、赤水,即将考虑加强川西康东之沿线。我如能在江南歼罗,则重庆较易夺取。早点夺取重庆,使工业不受大破坏,则我可早日依托重庆供给大军,经营全川……因此,我们意见仍以尽可能提前渡江,并视情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三十四章 暗度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