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风卷残云
的时间,是兔子的尾巴——不长了!”

    南京国民大会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开怀的笑声。二野正在这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听刘伯承、邓小平作“大报告”。

    刘邓作报告,依旧是老习惯——桌上没有讲稿,每人面前只放一个茶缸,而且讲话随时穿插,互相补充。这就使得报告更加精彩,生动活泼,相得益彰。

    邓小平望了一眼风雨同舟的老搭档,接过来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战争的局势发生了两次转折性的变化。一次是几个月前,二野、三野合为一股,并肩作战,解决了淮海,渡过了长江,拿下了京沪。第二次转折呢,目前正陆续进行。这就意味着,自淮海战役时成立的总前委已经完成了使命,两大野战军又要各奔东西,去完成新的战略任务。对于我们第二野战军来说,这次的任务可能特别艰巨。我们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坚决完成中央赋予我们的任务。”说到这里,他拿出香烟,点上火,又诙谐地说,“这两个月头绪纷乱,原因是敌人溜得太快;我们部队也放了羊,成团成营地追,部队也不知分了多少路。陈赓打得最远,占领了江西全省,所以他不能来参加会议。不过,这也好,了了他的一桩心愿。红军时期,陈赓被蒋介石抓住,关在南昌。蒋介石念及陈赓在大革命期间救过他的命,便没有把陈赓杀掉。据说,在南昌时,有位国军将领对陈赓说‘欢迎你再来’,陈赓告诉他,‘再来,我就带十万部队来’!结果,十多年之后,陈赓果然带着部队解放了南昌。你们说,这是无巧不成书呢,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一旁的刘伯承朗声大笑,幽默地说道:“要我说,二者兼而有之。幸好我们当时没有让陈赓打南京,而让他直接南下。否则,他能坐上‘总统府’里蒋介石的皮转椅,却实现不了他的诺言和愿望,岂不是一大遗憾?”

    “那可是终生的遗憾哟!”邓小平说起陈赓,神情中总是带着十分骄傲和欣赏。

    刘伯承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喉咙,把话题继续引向深入:“邓政委把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比作第二次转折,而且比第一次转折更为艰巨复杂,需要我们有充分的准备——我完全同意。请大家注意,这次中央关于《向全国进军的部署》,整个电文共有五段,其中四段涉及我们二野的作战任务与行动。可见,进军西南作战,事关全局,责任重大。”

    接下来,刘伯承对进军大西南作了具体的部署:“根据军委决定,第四兵团辖第十三、十四、十五军首先协同第四野战军出战广东、广西,然后迂回昆明。第三、五兵团先由浙西、闽北、赣东北地区向湖南之常德、邵阳一线集结,尔后第五兵团的第十六、十七、十八军附第三兵团第十军西出贵州,迂回川南,切断国民党军队退往云南的道路,协同第三兵团作战;第三兵团的第十一、十二军直出川东,占领黔江、彭水,牵制国民党军队,与第五兵团协同聚歼重庆地区之国民党军队。第三、五兵团完成上述任务后,会同一野第十八兵团围歼胡宗南集团于川西地区,进而占领全川,解放整个西南。”

    “我们必须明确一条基本原则,”邓小平伸出一个手指,用力一挥,“这就是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西南之战,必须以政治方式作为战争方式的辅助。必须明确一个基本的目标,这就是攻占成都的时间,不能耽误了布置春耕。这样一来,就更增加了进军的困难。由于这是一次新的千里跃进,路程比挺进大别山要来得远,有两千公里,第四兵团甚至达到四千公里;地形也更加复杂,有秦岭之险、巴山之固,还有历史上被称为瘴疠之地的沼泽森林……可以说,进军西南的胜利有一半拴在我们的脚上。”

    “政委说得有道理。”刘伯承十分认真地说,“同志们,要实现对敌人的大迂回大包围,还要不误农村布置春耕,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加速前进!我们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三十三章 风卷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