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淮北鏖兵
日、美械混合装备。
可以说,这是一个用中国、日本、美国最先进的武器包装起来的浩浩十二万兵马的钢铁部队。用中野参谋长李达后来的一句话来说:“这次作战所遇到的敌人,是蒋军的第一等精锐部队黄维兵团。它的兵力之大,装备之现代化,工事之强,抵抗之坚决,在中野来说,都是第一次遇到的。”
还有比这更为严峻的现实,那就是,中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瘦削”。数字同样可以证明其“皮包骨头”的程度——
一纵辖第一、二、二十旅,三个旅的兵力,计一万七千九百一十五人;二纵辖第四、六旅,两个旅的兵力,计一万五千五百二十一人;三纵辖第七、八、九旅,三个旅的兵力,计一万七千七百二十四人;四纵辖第十、十一、十三、二十二旅四个旅的兵力,计一万六千八百一十五人;六纵辖第十六、十七、十八旅,三个旅的兵力,计二万一千六百四十四人;九纵辖第二十六、二十七旅,两个旅的兵力,计二万零七百七十五人。
从表面看,中野总兵力十二万四千二百七十五人,与黄维兵团不相上下,实际上满编不满员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干部、战士,特别是一些久经考验的纵队、旅、团一级的战将和政治工作干部,被调到地方部队和政府工作去了。况且,十二万兵力还要分出相当一部分去对付南线的李延年和刘汝明,真正与黄维兵团作战的仅有不足三分之二的兵力。武器就更无法比拟。仅就大炮来说,野炮,仅陈赓的四纵有两门;山炮,六个纵队加起来总共四十三门,炮弹二百余发;步兵炮一共四门,炮弹只有十多发;化学炮八门,炮弹才四十五发;迫击炮数量多一些,共有二百零七门,炮弹只有三百多发,平均每门炮只能听一响;步马枪、轻重机枪倒是不少,可子弹不足一个基数……
面对这些可怜的数字,中野要去打赢自解放战争以来规模最大、对手最强、战况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除了满腔忠勇和义无反顾,还靠什么呢?
刘伯承站立的身体被烛光投影,放大到墙上,像一座雄伟的山:“同志们,没有勇气,就称不上男子汉!这一回,我们可要和黄维兵团这个老冤家一决雌雄了,我劝大家都摸一摸裤裆,看看自己是不是男子汉,有没有卵子!”
邓小平站立起来。与前些天相比,邓小平显得更加精瘦了。高凸的颧骨、深陷的眼窝,使他的目光像远天的闪电,又像穿越过隧道突然出现的太阳,放着灼灼逼人的光芒。他实在太忙太累了,忙得累得连胡子都顾不上刮,唇边颏下的胡须已经拱出了寸许长。在邓小平的一生中,留胡子对于他这个一贯注意仪表、讲究着装严整的人来说,恐怕是唯一的一次。难怪后来女儿毛毛看到他这个时期的照片感到惊讶,问他对淮海战役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只回答了一个字——忙。
和刘伯承一样,邓小平首先用他那犀利的目光,逐一看向这些从太行山的硝烟中走出,又经过了大别山艰难转战的野战军精英们。当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从他眼前掠过时,他的心中涌起一种异样的感情。在座的将领,包括野战军的士兵,凡是经历过那段征战考验的,个个都是金不换啊!然而,即将到来的恶战,又会使这支曾经英勇卓绝、备尝苦难的部队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邓小平棱角分明的双腮上,两块肌肉被紧咬的牙关挤得更加隆起。他轻轻地咳了一声,略显潮湿的眼睛倏地被瞳孔中射出的强光照亮了。
“同志们,”邓小平一贯沉稳的声调,因激动而显得高亢,“刚才师长说了,要消灭敌人,没有牺牲精神是不行的!这次淮海战役,是中国革命过关的战役,而消灭黄维兵团又是过关的转折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拼老命干掉黄维兵团!只要消灭了南线的敌军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照样可以渡江!中国革命照样可以胜利!因此,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