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初战宿县
来吃惊得张大了嘴巴。

    总攻时,他抬头一看——妈呀!天上飞的炮弹就像过大雁!

    原来,陈毅早有准备,把华野的炮兵调来了。宿县又称“南徐州”,是淮北地区有名的古城。由于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为历代兵家看中。它的城垣就修得十分雄壮,宽阔得可并行两辆汽车。城下,一条十几里长的护城河环绕,河宽二十米,水深没顶。四座石桥连接的东、西、南、北城关,城楼拔地而起,巍峨耸立。特别是地形复杂,长达三里的东关,有日军占领时修筑的方圆几里的兵营,当地人称之为“小东京”。“小东京”向东直通火车站,构成宿县的外围据点。城墙经过改造,从城脚至城头,筑有多层射孔和暗堡。城内街道以沙袋、铁丝网筑成防御阵地;并以街道为分界线,在高大建筑物上开设射击孔,构成若干能独立作战并可进行火力支援的支撑点。真可谓壁垒森严,固若金汤。

    然而,十五日黄昏的一场炮火,却使这座年代久远的城池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炮击整整持续了半个小时,一条条火龙准确地射向目标,打得城墙、城门砖石横飞,尘埃弥漫。

    可是,炮声过后,硝烟飘散,那座熟悉的城垣却依然黑黢黢屹立在旷野里,累累的伤痕反倒使它显得愈发苍凉与雄壮。

    夕阳西下时分,炮击刚刚停止,大地还在颤抖,第一轮攻城战斗开始了。

    七旅工兵连连长迎着硝烟站立起来。许是大炮把他的耳朵震聋了,他的喊声比炮声还响:“爆破组,上!”

    密集的机枪掩护下,第一爆破组一阵风似的冲了上去。开阔地上的鹿砦炸飞了,通往东门的桥头碉堡崩塌了。第二爆破组立刻扑上石桥。突然,东门下的一个暗堡吐出火舌。爆破手们仿佛被突如其来的东西撞击了一下,一个接一个地栽倒。

    “炮声”二字还没从连长嘴里发出,他的身边响起一个“炸雷”:“我去!”

    随着“为阶级弟兄报仇啊”的喊声,一个身影箭一样射了出去。“四班长,瞿福明!”隐蔽在壕沟里待命的爆破手们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

    瞿福明像一头鹿,在弹雨中时而迂回,时而奔突。眼看要接近暗堡,人却在桥面上跃了起来,身体像大鸟滑翔似的在空中停留片刻,而后重重地扑在地上。

    “瞿福明中弹了!”壕沟里的人们惊呼起来。

    “第四爆破组!”连长的一个“上”字没出口,忽见瞿福明又从桥上支撑起来,身子歪了几歪,猛向暗堡扑去。

    “轰——”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东城门升起一团粉色的雾。

    主攻西门的,是三纵九旅二十五团。

    总攻还没有开始,他们就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通往西门的桥梁被敌人炸断了。

    架桥成了当务之急!战前的军事民主会上,提出了许多方案,都不理想。旅长童国贵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报告!我们有办法了!”三营副营长武银河带着一个浑身湿淋淋的战士跑来了。

    “什么办法?”童旅长的眉毛依然拧着。

    “让他说,办法是他想出来的。”武银河指着那个战士。

    战士抹了抹脸上的水:“说起来也没啥。架桥的困难有两条,第一,断桥跨度大,桥板又重又长,没法铺上去。第二,不知断处到底有多长。我就想,如果先架上一根竹竿,再把桥板搭上去一推,不就滑过去了?”

    童旅长眼睛一亮:“那么,竹竿和桥板究竟要多长呢?”

    武银河递上一根湿漉漉的绳子:“他已经绕到护城河边,游水到桥下量好了!”

    童旅长的眉毛彻底舒展了,盯着那个浑身湿透的战士:“好一个滑竿架桥!你叫什么名字?”

    战士脸一红,转身跑开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二十二章 初战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