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运筹淮海
可支援。可以说,天时地利,均在我方。”

    周恩来接道:“正像主席所说,如果我们歼灭了东北敌军,就会彻底粉碎蒋介石战略收缩的意图,形势就会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急速变化,仗就好打得多了。这样,不仅我东北解放军可以实行战略机动,随时入关作战;而且解放了东北这个重工业区,我人民解放军就有了战略的总后方。”

    毛泽东手指地图上的东北战场:“所以,我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应指向东北战场的卫立煌集团,这将把我们初战的胜利放在一个稳妥可靠的基础之上。”

    形势的发展正像毛泽东分析预料的那样。两个月来,东北战场捷报频传,锦州攻克,四平解放,长春守敌投降;仅剩下一个沈阳,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毛泽东又拿起了第二个棋子。九月二十四日,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破坏了华北、华东敌人的联系。

    粟裕不失时机地提出发起淮海战役的建议,使毛泽东果断地把棋子点在了蒋介石的眼皮底下。

    十月十一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并发出给华东野战军的电报《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

    十月二十二日,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切断了联系西北、华东敌人的纽带。

    当天,刘伯承即率中野二、六纵队及陕南、江汉、桐柏军区主力迅速挥师南下,在江汉、桐柏地区牵制国民党主力张淦、黄维兵团,阻止中原敌军增援华东,使徐蚌、淮海地区的国民党军彻底孤立于陇海与津浦铁路交会处的狭小地区。

    第二天,毛泽东电示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中野主力东进,与华野第三、两广纵队会合后,第一个目标歼灭孙元良兵团,第二个目标攻占宿县、蚌埠。而在此之前,粟裕率领的华野四十万大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直出山东,把进攻的矛头对准了淮海地区的黄百韬兵团。

    于是乎,从中原到华东,从豫西、鲁南直到皖北,车队、马队伴随打着绑腿的脚杆儿组成的数十路洪流,蜿蜿蜒蜒,纵横交错,掀起遮天蔽日的烟尘,覆盖了整个淮海战场。一场空前规模的,以六十万解放军对八十万国民党军的大决战开始了!

    随着一声烈马的嘶鸣,作战科长张生华收紧缰绳,满身泥浆地跃下马鞍,站在邓小平和陈毅的面前:“报告!军委急电!”

    邓小平接过电报,急速地看着——

    陈邓,粟裕并告华东局、中原局:

    (一)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二)同意陈邓世亥电,徐州西南方面我军之动作,依情况在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

    (三)卫立煌逃至葫芦岛,沈阳、营口之敌已被我军包围,数日内即可全部解决……

    随着电文一字一句映入眼帘,邓小平脸上的神色不停地变幻。军委决定整个淮海战役由他和陈毅统一指挥,使他感到肩头的沉重;电文中通报的东北战场的胜利消息,又令他内心激动不已。他把沉重和激动埋在心底,默默地将电报递给陈毅。

    身穿美式皮夹克,脚蹬高筒大皮靴的陈毅看了电报的第一条,说了句:“同志哥,天降大任于斯人,你我只有全力以赴了!”看到东北战场的好消息,陈毅更是喜形于色,“好消息!好消息呀!邓政委,这样看来,取得全国胜利的日子也快了!”

    邓小平嚓地划着一根火柴,点上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是啊。我们也应该加快步伐,打一个加油仗了!”

    说话间,部队跟上来了。车鸣,马嘶,脚步踏踏。

    十几万野战军和几万民工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腌渍在血泪和盐碱中的淮北平原。

    <er h3">2

    一夜之间,蒋介石仿佛生了场大病,苍老了许多。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二十一章 运筹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