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向死而生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至十二月
南京 淮阳 武汉
大别山区 豫南
<er h3">1
大别山作战会议开到第二天。
蒋介石坐在会议桌顶端正中的一把特制的椅子上,这把椅子的靠背比别的椅子高出许多——十年前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摔坏了腰,落下陈疾,坐高背椅就不致腰疼。与昨天相比,蒋介石仿佛变了个人,脸上的表情不再那么愤懑,平静得一如会议桌上新换的雪白台布。
白崇禧坐在蒋介石的右首,也一反昨天的懈怠和漠然,一双眼睛藏在风雅的金丝眼镜后,透着令人难以揣度的矜持。
九时整,会议正式开始。
首先由陆军司令部参谋长郭汝瑰将所拟计划逐一说明:“拟以第七、四十八、二十八、五十四师由夏威指挥分两路进入大别山,到达黄冈附近后,再以第十、五十五师由麻城东进,协力攻击。与此同时,还应在鲁中、鲁南、胶东、黄泛区配合作战。着命整编第十一师扫荡黄泛区及沙河南岸,以阜阳、太和为中心,东可控制涡河、蒙城,西可控制三河尖;再以第五军配合第八十四师向鲁西攻击。这样,就可使鲁中、鲁西、胶东、黄泛区的陈毅部无法妨碍大别山作战……”
郭汝瑰侃侃而谈。蒋介石目视正前方的军用地图:“好,好。如此,我全局皆可主动。这个,这个军令组是动了脑筋的。”
接下来军政组汇报有关作战的指挥问题。军政组召集人,第三厅厅长罗泽闾预料到在座的会有不少人感到惊讶,因而语调平静得近乎造作:“根据当前战局和我军即将展开的大别山战斗部署,军政组讨论建议,由国防部白部长在九江设指挥部直接指挥。”
座中诸人暗自为罗泽闾捏了一把汗,你老兄怎么糊涂到了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地步呢?蒋系、桂系势不两立。桂系两次倒蒋,白崇禧都是头面人物。当初改组军事机构,蒋介石冠冕堂皇地把首任国防部部长的高帽戴在白崇禧的头上,实际上送过去的是一把空椅子,体面地剥夺了白的兵权。从那以后,蒋再不让白过问军机大事,指挥打仗全靠每日早晚的两次“官邸汇报”。官邸距国防部办公室地点不足百米,蒋介石却独独不让白崇禧参加……
众人小心地看了一眼蒋介石,蒋介石没有恼火,反而显得更加平静。众人转而想,即便蒋介石没意见,白崇禧愿不愿干还另说呢。挂着个空衔被“闪”了这么长时间,大别山前一段又打得一塌糊涂,闹不好还要兜一屁股“债”。这赔本的差事,白崇禧会接手吗?
就罗泽闾的方案,蒋介石问白崇禧:“健生兄,你看如何?”
“看主席决定吧,我服从命令。”白崇禧出人意料地满不在乎。有关这场戏的真正内幕,不少人是事后才弄清楚的。其实,蒋介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大别山作战连连失利,特别是高山铺惨败之后,他反复思量,终于觉察出指挥系统的弊端。由徐州陆总指挥大别山作战,一是鞭长莫及;再则驻守鄂豫皖的大部分是桂系部队,顾祝同也指挥不动。如果按情理由武汉行辕指挥,近便倒是近便,但行辕主任程潜是湘系首脑。早年湘桂两系忽合忽分,终于闹翻,李宗仁、白崇禧把程潜软禁于武汉,从此反目为仇。蒋介石正是利用这个矛盾派程潜坐镇武汉,辖制桂系,而程潜手下又没有湘军,正好达到一石双鸟的目的。可如今要打仗了,程潜自然更加指挥不灵。蒋介石左思右想,才临时抱佛脚,端出了这么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让白崇禧出场。
白崇禧也非等闲之辈,他权衡利弊,觉得外放九江不但国防部部长的头衔不变,还可以趁机抓回兵权,倒不失为一笔好买卖。但他又知道,替蒋介石打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仗打赢了,功劳不一定记在你的头上;打输了,“借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