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 千里跃进
人们的背上,燎皮般地炙疼。十年淤泥,处女地一朝被踏动,深粘难拔,前脚走后脚陷,使劲越大陷得越深,仿佛有磁铁吸着,歪歪扭扭拔不起,一屁股就跌进黄水里。马匹的驮鞍早就卸下了,各种火炮也都尽可能地拆散,由人肩扛身背。骡马奋力地竖起双耳,昂着头,嘶鸣着,越挣扎,越下沉。美国造十轮大卡车的轮子,越旋转越往下钻。行进不到八里,中暑晕倒一片。

    刘伯承拄一根棍子,蹚着黄水,走在战士中间。受过枪伤的右腿沉得像根石柱,突然一个趔趄摔在水里,浑身上下全糊上了黑黄的泥巴。他嘿嘿地笑着,像个戏水的顽童。战士们抬来担架,他不坐;搀扶他,也被他推开了。邓小平不远不近地走在刘伯承身旁,裤腿也不挽,一步一拔,腰板笔挺,像在操场上“拔慢步”,一个跤也没摔。

    刘伯承说:“你们看二号(邓小平代号),咱们学学他嘛。”

    效果还真不错,行进的速度开始快起来,晕倒的现象也奇迹般地减少了。

    天空由远而近响起轰鸣。

    李达高喊:“注意防空!隐蔽!”

    人们纷纷扑向那一丛丛一片片的水草、芦苇……

    侦察机、轰炸机过了一批又一批,几乎贴着水面飞;机枪子弹打得泥水面腾起了一片片黑雨;炸弹掘起黄水泥浆,一掀几丈高的水柱。没来得及隐蔽也没有地方隐蔽的“太平车”、骡马、遭轮番扫射轰炸。押车的战士趴在车底,许多人与车辆、牲口同亡。

    “太平车”是豫东的特产,木车身木车轮,又大又笨。木头轮子咬着木头轴,滚动起来嘎吱嘎吱叫唤得挺响,就是慢慢腾腾。遇到个冈冈坡坡、沟沟坎坎,牲口挣死般地拉,押车的死命地推,简直原始到了极点。这样的车一个旅有五十多辆,伤员、粮食、弹药全都靠它拉载,是主要的运输工具。打起仗来,“太平车”不太平;而进了黄泛区,那就不仅仅是不太平了——窄窄的木轮子接地面积小,一轧下去就滚不出来。当地的向导帮着把木板、干草甚至棉被垫在泥浆里,才救出了陷在淤泥里的车马。被泥水泡涨的木轮子艰涩地滚动不了几下,就又陷进去……伤员们不顾阻拦,从车上跳进水里;粮食、弹药也被战士们扛起来。即便这样,只有自重的太平车仍然时不时地陷进泥里动不得,气得车夫和战士大骂。

    刘伯承从车队旁经过,发现车辆超出了规定的数目。他驻足在一辆陷在泥中的太平车前,拉开伪装布,发现里面竟是太行山的煤、山西的陈醋、山东的大葱……他的脸一下子阴了,阴得很沉:“天上飞机炸,后面大兵追,我们这是破釜沉舟打天下,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性命!这些鸡毛蒜皮值得装上大车吗?红军长征北上,是吃皮带、草根、树皮过来的。到大别山还想着吃香喝辣,不脸红吗?”

    邓小平也拉下脸:“三令五申要节省民力,让他们的力量更有效地用于革命战争,为啥子超过规定征用车夫、车辆、牲口?我们不是赶大集!如此严重的局势,还拖着醋呀葱呀,你们的脑壳是怎么考虑问题的?”

    管理科科长深深低着头,检讨说:“是我错了……我重新调配,把大车尽量放回去。”

    刘伯承:“仔细检查一下,除了弹药、文件、粮食,其他都丢掉!”

    刘伯承、邓小平继续艰难地跋涉,脸色都很难看。

    刘伯承叹道:“放回去几辆大车不难,难的是打掉这些干部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你看看,有的干部把新缴获的捷克冲锋枪当扁担使,而汉阳造的那杆破枪他却舍不得交上来。从鲁西南出发的时候,我让一个参谋去侦察黄河流速流量,他回来报告说:‘吸一袋烟的时间,水流六十步。’吸一袋烟是多长时间?一步是什么标准?游击习气!思想水平永远停留在‘小米加步枪’上!这是最最可怕的,与现代战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十一章 千里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