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激战百日
军军长王敬久统一指挥第五军、整编第十一、七十五、八十八师,郑州绥署第四绥靖区司令刘汝明辖整编第五十五、六十八师,第五绥靖区司令孙震辖整编第四十一、四十七师,已分别从金乡、菏泽、滑县出动。刘邓首长命令,动员全体机关干部立即分赴部队,拆除寨墙,平整壕沟,准备战场!”
又要打大仗了!敏感的机关干部们从这鲜见的动员方式和大张旗鼓的战场准备中分析出,即将到来的战役规模必定超过以往。
大家匆匆忙忙从老乡家里借来了铁锹锄头,分成小队跑步赶到菏巨公路以北的安兴集、黄安集。
集镇村庄,田野荒坡,到处是灯笼火把。在一阵阵号子声中,一面面寨墙轰然倒塌;在一条条火龙的映照下,一道道蜿蜒的壕沟被填平了,热闹的场面从深夜一直延续到日照中天。下午,休息了,却没有谁能睡得着,人人都在议论,在期待大战的到来。
又是夜晚,万籁俱寂。
没有号声,没有口令。二纵走了,三纵走了。准备得好好的战场上,只留下一个七纵。天上的星星月亮隐在云层中,没看见刘伯承把他的主力带到哪里去了,而老百姓这夜睡得很香甜。
第二天,正在鄄城附近休整的六纵也接到撤离的命令。
王近山还是按照老传统,立刻组织部队还床板、扫院子、打满缸,检查群众纪律。一切准备停当,电话铃响了。王近山一听,是邓小平打来的,立即汇报部队撤离有序,群众纪律已经检查。
“不。”邓小平打断王近山,“不要扫院子,也不要打满缸。”
王近山犯糊涂了。邓政委抓纪律一贯用铁腕,动真格的,今天是怎么了?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耳机里邓小平的声音在继续:“破烂装具可以丢一些个,要撤得仓促些。”
王近山第一个问题还没整明白,第二个问题也来不及想,按惯常思路回答:“是。破烂装备应该轻装,撤得镇静一些。”
“不。你没有完全明白我的意思!”邓小平的声音更加清晰了,“不光轻装物品,背包也可以扔掉它几个!敌先头部队已经向鄄城伸出,你们撤退不是要镇静,而是要慌忙一点。”
“是!”王近山这下回答得干脆了,心里还在犯嘀咕。放下电话,一拍脑壳,“乖乖!这事得好好想想!”
撤离鄄城,走在路上,王近山还在琢磨:刘司令员、邓政委这是用的哪一条计谋呢?他骑着马展开地图,在鄄城以东六十里的方位发现了“马陵”二字。他的眼睛忽地一闪,想到马陵之战的古战场就在这个地方——孙膑减灶赚庞涓。
“孙膑减灶,智赚庞涓:邓政委让抛弃辎重,慌忙撤退,这莫非是诱其深入,准备智赚敌人?!”
果然,队伍行出四十里,接到回师鄄城的命令。
王近山笑了:“先施拖刀计,再杀回马枪,还真是这样啊!”
原来,面对敌人新一轮的钳击,同时鉴于巨野战役“牛抵角”的教训,刘伯承、邓小平决心实施大踏步进退,调动敌人,避强击弱。行动之前,先造声势;后率主力秘密西进,寻机歼灭运动中的敌人。
主力走了,留下来的七纵配合地方部队继续拆寨墙、填水沟,扬言刘、邓决心在此与王敬久决战。敌人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刘伯承、邓小平率主力已经到达鄄城以北的濮县至董口一线。
二十八日晨,侦察分队报告,刘汝明一部向鄄城伸出,为第一一九旅及第二十九旅八十六团;另附部分炮兵,由一一九旅旅长刘广信率领。
机会来了!
邓小平说:“鄄南古战场,我们可以一显身手了。”
刘伯承道:“我们不妨学孙膑,智赚刘广信。”
刘广信上钩了。他得知共军仓皇撤离,鄄城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