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激战百日
,用手指着远处的丛台说道:“我希望,在场的每一个人听了刘师长的批评后,都要好好看一看这座丛台,想一想这样一个问题——两千五百年前,赵武灵王都知道要胡服骑射,难道我们共产党人,不更应该懂得实施战略转变的重要意义?抗日战争胜利后,作战对象变了,作战方式也变了,由分散的游击战变成了大兵团的运动战。如果指挥员不从思想上来个战略转变,你又怎样适应形势?全面内战已经箭在弦上,你马放南山,那还了得?!那是要死人的!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丢掉和平幻想,准备进行残酷斗争!”

    李达前来报告,誓师大会已经入场完毕。刘伯承、邓小平带着精神振奋的干部们走向会场,登上了高高的检阅台。

    天气晴朗,和风习习。偌大的广场,上万部队全副武装,肩上的刺刀闪着耀眼的光芒。一排排轻重机枪整齐地摆放在队列前,一匹匹战马驮着幽蓝的迫击炮昂首队尾……远远望去,这一切仿佛是凝固的钢铁组成的。但只要看一眼每个士兵的目光,看一看那目光中燃烧的火苗,你就会相信,只要一声号令,这支看来凝固的队伍就会变成浩浩荡荡的钢铁洪流,无坚不摧,势不可当。

    邓小平精神振奋,声若洪钟。他把当前战争的形势告诉给部队,又以斩钉截铁的语气进行了战斗动员:“……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人民胜利了。人人希望把大炮打成犁头,将坦克改成拖拉机下地耕田。但战争与和平一样,不能仅仅是一相情愿。蒋介石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只有奉陪到底!”

    就在刘伯承、邓小平结束了全区高级干部练兵会议的第二天,即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轰隆隆的炮声终于打破了大战前夕短暂的沉寂,蒋介石又一次悍然撕毁了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和“停战令”,集中二十五个旅的兵力,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

    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全面内战爆发了,刘伯承、邓小平心急如焚。为了胁迫围追中原军区部队的国民党军回援,配合中原突围和山东、华中野战军的作战,他们主动向中央请示,计划把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作战重点放到豫东方向的陇海路徐州至开封段,从战略上调动和歼灭敌人。用刘伯承的话说:“我们的铁锤首先要击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大动脉——陇海线上!打乱敌人发动内战的计划和时间表!”

    八月,在酷暑难当的豫东,刘邓指挥各路纵队以神奇的动作跨过黄河古道,在陇海路开封至徐州一百五十公里宽的正面,突然向敌人发起进攻。

    陇海战役打响的时候,西北高原上的延安刚刚遭受了涂有“青天白日”标志的飞机的轰炸。暑热和爆炸的气浪交织在一起,灼烤着这个被外国人称作“红都”的小城。

    枣园窑洞前的苹果树下,却有一片阴凉。毛泽东正在与来访的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笑风生,进行着一次颇有意味的答记者问。谈话开始时,这位始终关注着中国局势和革命前途的美国记者忧心忡忡。她的忧虑不无道理,因为刚刚在中国开始的全面内战,显然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大战。

    大战伊始,国民党方面的总兵力为四百三十万人,其中正规军二百四十八个旅,约二百万人;中共方面,总兵力只有一百二十七万人,其中正规军只占六十一万人。国共双方的兵力,为三点四比一。

    国民党在军事方面的优势,还体现在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上。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但垄断了受降的权力,接收了将近一百万日军的武器,而且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在八十六个整编师中,有二十二个师为美械、半美械装备。此外,坦克、飞机、大炮、军舰应有尽有。中共军队有的,只是步枪、手榴弹和少量的机枪、火炮。

    经济实力相差也很大。国民党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和三亿以上的人口,几乎控制着所有的大中城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三章 激战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