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轻取羊城
终于定下了起义的决心。
10月13日下午,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三水,与曾师隔江对峙。曾元三见时机成熟,说:“牟参谋长,你快设法与他们联系。”
牟龙光随即写了一封信,派参谋处的林松基、侯祖松连夜过江与解放军接头。
林、侯过江即将信面交解放军第14军第40师王砚泉副师长。解放军遂停止战斗,于次日派兵团政治部的范子明、吕永桢随同林、侯二人前往西南镇。
范子明见了曾元三、牟龙光,说:“陈赓司令员早知二位爱国爱民,同情共产党和解放军,你们在抗战时立过汗马功劳,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曾元三说:“谢谢陈赓将军的夸奖。老实说,我是下决心不打仗啦!我们这个师,军官大部为贵州人,士兵多为山东人,我不忍心把他们拖下海,远离家乡亲人。我没有什么要求,算起义、投诚都行,投降共产党又不是投降外国人。”
双方开始正式会谈。范子明说:“我们提五项要求:一、发表通电宣布起义;二、以曾师长的名义,把你师先头第309团叫回来;三、挟住第23军,不让该军通过你师阵地;四、与第91师和第147师联系,争取他们一同起义;五、你师起义后渡江集结整编。”
曾元三说:“挟住第23军一条本人不能同意。共产党英明,政策好,我佩服。不管算投降,还是算起义,悄悄缴械就是了,谁我也不打啦!我决心当老百姓。”
牟龙光说:“挟住第23军是革命行动……”
曾元三打断他的话,说:“老头子一手把我们提拔起来,我们不吃这口井里的水,也不能往里拉屎撒尿呀!挟住第23军这种缺德事我不干,各走各的路,我决心投降,别人投不投降我不干预。对本师也是这样。第309团愿意回来我欢迎,不愿回来我也不追。”
副师长陈一匡说:“我跟第309团联系,试试看。”
曾元三说:“好,这个任务就交给你。”
牟龙光说:“第91师和第147师通知一下也好,试试看嘛!”
曾元三说:“第91师刘体仁和我们协商过,可以通知。第147师已经走远了,大可不必了。”
由于意见不一,范子明决定派吕永桢渡江向第14军首长汇报请示。
军长李成芳了解情况后说:“挟住第23军势必要发生战斗,他们不愿打,不必勉强。我们的要求只提四条:一、立即广播起义;二、师长曾元三先行北渡到我军部,双方动员船只,部队也要北渡到西南镇集结;三、同第91师通话,介绍我们的人去做工作;四、一定要将第309团叫回来。”
吕永桢回到曾师,将李军长提出的要求一说,曾元三立即表示赞成。
10月16日,曾元三领衔发表通电宣布起义,随即率部乘船过江。
第103师前卫第309团接到师部命令:“师被围,急速回援。”于下午1时返回江边河口镇。此时,曾元三率主力已过江,留副师长陈一匡在江边等候。
团长王履成见情况有异,对陈一匡说:“师长骗我们回来,结果他不要我们了,自己带部队过江投共军。我们不能跟他走,请副师长带我们去追军部。”
陈一匡见王团长泪光闪闪,动了感情,连忙解释道:“师长并没有抛弃你们的意思,不然就不会叫你们回来了。共军已攻占广州,全国都要解放了。我们能逃到湛江、海南岛,最终还是逃不掉的。去年的今天,我们还在东北,现在退到了南海边上,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天下终究是共产党的,这就是天意!为国为民也为我们自己着想,只有起义才是唯一的出路。”
王团长和他手下的营、连长听了这番话,都表示愿意过江参加起义。
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