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大战四平
一听,气得暴跳如雷,要求与苏军司令说话。苏军司令来后,他说:“你必须负责我们的安全,我要与沈阳的马利中将通电话。”

    1月16日下午4时,苏军司令说奉马林中将之命将护送张莘夫回沈阳,并说当地公安局不允许7名武装人员离开。张莘夫只好带着5名随员随苏军去火车站。苏军将他们送上车,便吹着口哨走了。

    火车行至抚顺西郊李石寨,已是晚上8时,忽遇一伙劫匪。张莘夫等人被绑架到附近一个小山丘,被刺刀捅死。这就是“张莘夫事件”。

    2月10日,重庆各报披露了这一消息。不知是否巧合,美、英两国于同一天公布了《雅尔塔协定》密约。随即在中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反苏浪潮。国民党当局开动宣传机器大造舆论,反动文人在报纸上撰文煽动反苏、反共情绪。知识界、教育界人士出于爱国主义热情也加入了这一浪潮。

    就在这一天,重庆、南京、昆明等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学生游行示威活动。

    国民党利用学生和群众的爱国热情,浑水摸鱼,推波助澜,将反对苏联在东北的霸权行径导向反对中国共产党。一伙国民党特务混入游行队伍,借机捣毁了新华日报社。

    苏联在东北的经济掠夺不仅激起了中国的民愤,也引起了美、英等国的抗议。

    中国各地发生的声势浩大的反苏浪潮再次激怒了莫斯科主人,斯大林对莫洛托夫说:“苏联延期撤军不是他们请求的吗?现在怎么反过来指责我们赖在满洲不走!撤!立即通知所有在满洲的苏军全部撤离。不过,别让那个爱搞东方式阴谋的蒋介石太顺心。”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接到莫斯科的最新指示,立即部署军队撤离,并于3月8日将抚顺、吉林交给中共接收。

    苏军代表通知东北局,红军决定3月13日撤离沈阳,希望民主联军派兵占领沈阳。这位代表声称一切苏军撤走地区中共可以自由破坏。东北局代表回答说:“我党中央有指示,即使国民党军将占领此地区也不得破坏,以免使当地人民陷于困境。”

    苏军代表不可理解地摇头道:“坚壁清野是撤退时的必要战略,你们违背军事原则是要吃亏的。”

    当天,东北局致电中央,建议趁苏军撤离之机,夺取长春路沿线城市以阻止蒋军北进。这一建议首先受到负责与马歇尔、张治中谈判的周恩来的反对。当时马歇尔刚刚访问延安不久,整个气氛仍趋向和平。周恩来建议,承认蒋军有权进驻长春路沿线各城及苏军即将撤离的地区,但要求国民党承认中共在东北的地位。

    当时,蒋介石不承认中共在东北建立的民主政权及民主联军等人民武装。他说:“在主权接收完成之前无内政可言。”并质问中共在东北的武装是从哪里来的。

    延安发言人曾批驳道:“前抗日联军领袖周保中指挥的部队已有数万人分布在东满、北满……八路军中东北将领张学思、吕正操、万毅等所部,与其他奉命前往东北消灭敌伪的八路军、新四军一部,亦均在战争中与东北人民得到密切的结合……现已组成一支近三十万人的东北民主联军,分布于苏军所未驻防或已撤退的东满、南满、西满、北满各地。”

    蒋介石对此事实一概不予承认,闭着眼睛说东北没有中共军队。下令国民党军继续前进去接收“完整的东北主权”。

    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同意周恩来的建议,于是致电东北局,不同意进攻沈阳,并指出苏军撤离沈阳至哈尔滨等城市时,不要派兵去占领,让国民党军接收。但是苏军已交我接收的安东、通化、延吉、海龙、合江、佳木斯、黑龙江、兆南、通辽、辽源等地不能让。

    东北局将中央指示告知苏军代表,那位代表十分生气,说:“你们为什么如此软弱?你们应该与国民党争夺沈阳、四平,而长春以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四野战军简介 >第四野战军目录 > 第三章 大战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