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大战四平
是说,“我与谢大夫已经约定明天做手术,这个决定不能改。”

    戴笠见杜聿明态度坚决,于是拍着胸脯说:“光亭兄,我今晚就去看谢大夫是否有把握。我保证负责为你请一位好大夫,在我未回话前,你千万不要贸然做手术。”

    当晚10点钟,谢元甫惊慌失措地打来电话说:“有位叫戴笠的敲门,要进来谈杜长官的手术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呀?”

    杜聿明安慰道:“谢大夫,他是我的朋友,你就让他进去吧。”

    “他就是军统的戴笠吗?该不会出危险吧?”谢元甫听说军统特务在北平经常半夜捕人,没收财产,吓得不敢开门。

    “不会有危险的。”

    谢元甫这才开门,心惊肉跳地与戴笠会面。当晚12点,戴笠打电话给杜聿明的副官,说:“谢元甫虽然年纪大,但动作还算麻利,可以做手术。”

    手术如期进行,一切都顺利。

    正在杜聿明手术后的疗养期间,蒋介石又任命范汉杰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他也是一位抗战名将,名气不在郑洞国之下。杜聿明清楚,范汉杰名义上是协助熊式辉指挥作战,实际上是接替保安司令长官的职务。因病丢官,杜聿明只好自认倒霉,但转念一想觉得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共军不是好对付的,待范汉杰吃了苦头,那时再瞧我的!

    4月中旬,四平会战拉开了帷幕,赵家骧、赵公武等心腹将领密电杜聿明,说范汉杰一到东北不提作战计划,却要首先视察部队,恐怕他要用胡宗南的一套来整杜聿明的旧部,要求杜速返东北主持大计。

    此时,蒋介石电召杜聿明去贵州会面。杜聿明心想:老头子无非两条:一则要我速去东北,指挥四平会战;一则撤换我,让范汉杰挂帅。

    杜聿明连忙回电:“大病初愈,不适于长途飞行,拟即日返部复命。”

    正在杜聿明打点行装之时,蒋介石又来一电,云:“吾弟既能返部,即毋庸来见。望速指挥部队收复东北领土主权,有厚望也。”

    国共两军已在四平、本溪等地相持一月之久,大病初愈的杜聿明此刻的心情可谓踌躇满志。他后来回忆道:“我认为在相持一个多月的局面下,我回东北出风头的日子到了,即于4月16日返沈。”

    “张莘夫事件”

    杜聿明在北平治病期间,东北的形势已出现重大变化,这当然是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

    按照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苏军撤军时间延期至1946年1月初,后因国民党政府请求又延至2月初。当1月中旬,杜聿明部打通北宁路进抵沈阳近郊时,苏军本约定1月15日自沈阳撤离,但到2月中旬仍无动静。

    而此时发生了所谓的“张莘夫事件”,引起舆论大哗。

    张莘夫系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成员,1946年1月7日奉熊式辉、张家敖派遣,随苏军代表一起自长春去抚顺接收煤矿。张到沈阳后听说抚顺有中共军队,要求苏军派人护送其去抚顺办接收。苏军中将马利说:“抚顺驻有苏军,已经联系好了,安全没有问题。”于是张莘夫带随员5人和卫兵7人乘火车抵抚顺。

    到了煤矿事务所,苏联驻军司令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奉东北行营熊主任之命前来接收煤矿,”张莘夫诧异道,“马利中将不是与你们联系好了吗?”

    那位司令脸一板,说:“什么联系好了?我不知道有这件事。”

    张莘夫再三说明,苏军司令不耐烦起来,让人将他们一行带到一所房子住下。第二天,几名苏军士兵引来一队中国军警。

    “我是抚顺公安局局长,此地是解放区,未经许可任何武装不得来犯。”一位军警说,“你带来7名武装分子,应该受到惩罚。”

    张莘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四野战军简介 >第四野战军目录 > 第三章 大战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