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第十二
。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此章记樊迟问仁问智。仁与智的意义都不简单。诸弟子问仁,孔子解答并不相同,但归结到本义则是一致。此处将仁解为爱人,樊迟听明白之后,继则问知。知就是智。孔子解为知人。智者必有知人之明。樊迟未了解。孔子再解释:“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直是正直的人,枉是不正直的人,错,当置字讲。此意是说,把直者选举出来,安置在枉者之上,就能使枉者学为直者。然而,谁是直者,谁是枉者,樊迟尚不了然,但又不好意思再问孔子,于是退出,见到了子夏,就把刚才孔子所说的:“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两句话问子夏,是何意义。“乡也”的乡字,假借为向字,古读响音,今亦读向音,说文:“向,不久也。”
子夏一听,就赞美这两句话富有含义,故说:“富哉言乎。”然后便举例说明。舜有天下时,在众人之中选举皋陶为士,不仁之人由此远矣。汤有天下时,在众人之中选举伊尹为相,不仁之人由此远矣。
皇疏引蔡谟注:“不仁之人感化迁善,去邪枉,正直是与,故谓远也。”皇疏案:“远是远恶行,更改为善行也。”
刘氏正义引宋翔凤论语发微,大意是说,孔子之意,必须尧、舜、禹、汤之为君,而后能尽用人之道,故言选举之事。当春秋时,由于卿大夫世袭,举直错枉之法不行,有国者宜以不知人为患,故子夏述舜举皋陶、汤举伊尹,皆不用世袭,而用选贤,以明***。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皇本善道之作善导之,不可则止作否则止,毋自辱焉作无自辱焉。
据集解包注,忠告,是以是非观念劝告朋友。善道,是以善道引导朋友。如果朋友不听从,则停止劝导,否则或致朋友疏远,这就是辱。
朋友地位平等,只能说以善道引导朋友,不能说以善道教导朋友,教导便不免自辱。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文,古注以为指诗书礼乐而言。君子以诗书礼乐之文结交朋友,以朋友辅助为仁,可谓得其交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