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第391章
    《楞严经》修学法要。

    常钦和尚尼慈悲!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面。

    丙三、神咒护摄。

    古德有一句话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在我们整个一生当中,其实我们整个修学的重点,就是包括福德跟智慧二种资粮。

    从一般的修学次第来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主要的重点在於修学福德资粮。

    所谓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

    我们刚开始在修学佛法刚的时候,我们从因果的思惟,看到我们过去生有无量无边的罪业,我们虔诚在佛前忏悔,我们发觉有很多的善法我们没有具足,我们开始广大的积集善业的资粮,所以在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心中所缘的目标就是积集善业,就做这件事情。

    但这个地方有个问题,就是我们在修善业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依止一个攀缘的心。

    什么叫攀缘心呢?

    本经说的心有所住。

    当我们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我们的心住在外境,并没有把它带回家,住在外境这当中就产生两个过失:第一个,我们今生的心很容易产生忧恼,忧愁苦恼。

    因为这外境是变化的,而且它怎么变化,你又作不了主。

    所以弄得我们经常啊:心有很多的挂碍,很多的怖畏,就是心不安稳,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当我们的心住在外境的时候,会引生一种生死的业力。

    为什么今生死了以后,还会有来生的果报?

    为什么文殊菩萨死掉以后他来生就进入无生了?

    就没有得一个果报呢?

    因为我们的心有所住,就牵动了十二因缘的力量,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於生老死。

    所以在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虽然我们很努力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但是我们总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楞严经修学法要!简介 >楞严经修学法要!目录 > 热门推荐 第39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