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0章 海禁之议!
    刘三吾鼓励道:“你尽管直言,此事老夫决不会搬弄是非,我以名誉担保,即使你说错,老夫也不会怪罪于你!”

    朱怀稍作沉吟,旋即确认道:“在下这些年来也翻阅了几部史籍。”

    “自洪武四年起,江山初定,诸如张士诚、方国珍等残留势力遁逃至海滨岛屿,却贼心未死,一方面在国内暗中联络一些人培植党羽,另一方面勾连海盗图谋东山再起。”

    “因此皇上决定实行海禁,以此切断贼寇与内陆的联系,期待其自行崩溃,此乃国策之精妙之处。”

    刘三吾听得连连称是。

    未被察觉的是,朱元璋已悄然步入庭院,在墙角处坐下,饶有兴趣地倾听着他们的对话。

    朱怀并不知晓朱元璋已在近旁。

    他续道:“洪武十七年后,皇上再度颁下法旨:朕鉴于海外交通可能导致祸乱,故决定严禁交往。”

    “这道海禁令的颁布时间,刘学士必然熟知,而这道命令背后的考量,刘学士应当也能明白吧?”

    刘三吾陷入思索之中。

    实则,他并不清楚!

    然而,墙外的朱元璋此刻内心却波澜起伏。

    正值胡惟庸案爆发之际,胡惟庸私下勾结倭寇,正因如此,朱元璋才决定延续海禁!

    此事隐秘至深,刘三吾不知情也在情理之中。

    朱元璋忽然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嘿,这小子如今显然是以一个帝王的视角在审视问题啊!

    好,那就继续听听他能分析出何种见解!

    朱怀见刘三吾仍在思索,便笑着言道:“刘学士若不明晰也无碍,在下继续阐述。”

    刘三吾颔首示意。

    朱怀接着自信满满地道:“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去年,皇上发布圣旨:命户部严格限制与外国的商贸往来,明确规定国内金银、铜钱、火药、武器等物资严禁流出国外。这其中暗示何意呢?”

    刘三吾紧闭嘴唇,思索再三,终究不明其理,遂拱手求教:“恳请指教。”

    朱元璋心中暗自叹气:真是个笨蛋!

    一个小孩子都能看出的问题,你这个翰林院学士竟然不懂?

    朕的意思其实是,像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还是可以销售到国外去换取收益的。

    否则,朕如何赚取外汇?

    刘三吾未能洞察其中玄机,并非因其愚蠢,只因他是站在臣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朱元璋更多时候需要站在大明王朝统治者的角度去权衡大局。

    屋内。

    朱怀并未表现出丝毫得意,仍保持着谦逊的态度:“若在下推测无误,皇上的意思应是,诸如茶叶、丝绸、瓷器等物产,是可以出口换取收益的。”

    刘三吾双眼一亮,点头致意:“受教了。”

    朱怀继续分析:“综观我朝建国以来,对于海洋贸易虽以禁锢为主,但实际上政策是逐渐放宽的,为何会如此呢?”

    刘三吾直抒胸臆:“我朝资金匮乏,民间困苦!”

    短短八字,精准概括了洪武年间大明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的确,缺钱!

    当前大明初建,百业待兴,各项事务亟需大量资金,仅靠田赋收入难以支撑起庞大的帝国运作。

    朱怀举例说明:“学生才疏学浅,尝试为先生提供一个实例。”

    刘三吾恭敬回应:“愿闻其详。”

    朱怀引出话题:“先生是否听说过‘再分配’的概念?”

    刘三吾对这一陌生名词感到困惑,摇头表示未曾听闻。

    作为一位大儒,刘三吾并不会因对方年轻而轻视他的观点,在学问面前,他始终保持敬畏之心,真正践行了“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不装了,我祖父是朱元璋简介 >大明:不装了,我祖父是朱元璋目录 > 第20章 海禁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