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9章 大明文人!
    受人之托?

    研讨学问?

    朱怀脑海中闪过的唯有老黄头,毕竟他在皇宫内廷任职。

    既是老黄头的朋友,朱怀便以极尽礼数的姿态邀请刘三吾进屋:“先生,请!”

    刘三吾伸出双手:“公子乃是主人,您请先行。”

    朱怀也不客气,径直引领着刘三吾步入正厅。

    刘三吾直言不讳:“我是翰林院庶吉士刘三吾!”

    朱怀刹那间愣住,目光不由得落在刘三吾身上多看了几眼。

    相较于撺掇建文帝不理朝政的齐泰和黄子澄,这位刘三吾不仅学富五车,享誉天下,更是一位流芳百世的名臣。

    经历蒙元统治的压抑之后,这批读书人在明初皆怀揣着浓烈的浩然正气!

    他们是实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坚定志士。

    刘三吾更是其中翘楚,他不仅是一名纯粹的文人,更是一名严于律己的士大夫。

    当朱棣攻克应天府时,齐泰和黄子澄弃建文帝而去。

    而像刘三吾、方孝孺这类人,则坚守忠君思想,恪守人臣本分,即便面临朱棣的残酷屠戮,也坚决不在降书中承认朱棣的合法性,依然斥责他破坏纲常,乃是叛逆之徒!

    朱棣为何要在多次劝说无效之后,才怒不可遏地下令屠杀?

    正是因为如刘三吾这样的读书人若不承认朱棣,那么在士人心中,朱棣永远都是篡位者!

    或许有人会批判刘三吾这类拘泥于传统的儒生,认为他们的忠君思想连累了无数无辜之人。

    值得吗?

    在他们看来,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正是因为我们华夏民族拥有这种气节,才得以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异族铁蹄践踏中原大地后,毅然挺立并最终复兴!

    正因为这种气节的存在,使得我们在面对异族残暴屠杀时,能够奋起抵抗,驱逐外侮,守护华夏!

    朱怀身为穿越者,如今更承载了帝王的智慧力量,他对事物的理解绝非浮光掠影。

    国朝亟需这些铁骨铮铮的读书人!

    正如华夏历史呼唤那——

    留存赤胆照耀史册的文天祥!

    正如华夏历史呼唤那——

    背负幼主投海殉国的陆秀夫!

    正如华夏历史呼唤那——

    以八十日坚守,彰显太祖时期忠烈,十万军民共赴国难,留下大明江山悲歌壮丽的一幕!

    我大明急需这样的人物,急需他们的气节操守,急需他们的正义凛然,急需他们的坚韧不屈,急需他们的刚直不阿!

    正是因为这份精神的存在,我们方能坚韧地生存,并走出自己的路。

    “学生朱怀,拜见刘先生!”

    朱怀恭敬一拜,刘三吾同样庄重地回礼。

    “甚好!你的贤良,乃大明之福!”

    刘三吾满心激昂地道出赞语。

    朱怀尚不清楚自己的才德如何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命运。

    “士不可不胸怀广阔,肩负重任,道路遥远。”

    刘三吾紧盯着朱怀,无需询问,只是随性交谈。

    朱怀神情严肃答道:“以推行仁德为己任,岂非重任乎?至死方休,岂非路途遥远乎?”

    刘三吾听闻满意点头,继而吟道:“寒冬时节,才知松柏最后凋零。”

    朱怀回应之诗:“坚定如青山翠柏,扎根于破碎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砺仍坚韧不屈,无论风吹雨打,始终屹立不倒。”

    刘三吾豁然抬首,凝视着朱怀,眼中的欣赏之情几乎难以掩饰!

    他连连点头,口中反复品味。

    “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不装了,我祖父是朱元璋简介 >大明:不装了,我祖父是朱元璋目录 > 第19章 大明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