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经典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背景信息:
-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此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2.
诗句内容理解:
-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单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和不受重视。“问边”点出了此行的目的是慰问边防将士。“属国过居延”则说明行程遥远,已经经过了居延这一西北边塞的重要地点,既交代了写作的地点,也展现出边塞的遥远辽阔,通时在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
-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诗人以“征蓬”自喻,将自已比作随风飘飞的蓬草,形象地写出了自已离开京城、漂泊不定的状态,暗指自已身世飘零,流露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归雁”则是春天北归的大雁,大雁能够回归北方,而自已却远离家乡前往边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诗人的孤寂之感。
-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这是整首诗最为经典、最为人所称道的名句。“大漠”描绘了广袤无垠的沙漠,给人以壮阔、荒凉的感觉;“孤烟直”,在茫茫沙漠中,烽火台上的一缕孤烟笔直地升起,没有一丝风使它歪斜,“孤”字突出了景物的单调,而“直”字则表现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长河”指的是黄河,黄河在沙漠中流淌,更显其源远流长;“落日圆”,傍晚的太阳在黄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浑圆,给人以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句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展现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
尾联“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
诗人在萧关遇到了侦察兵,得知都护还在燕然前线。这里一方面表明了战事的紧张,都护正在前线指挥作战;另一方面,诗人没有直接见到都护,只是通过侯骑得知其消息,也暗示了自已行程的孤独和与前线将领的距离感。通时,这也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叹,以及对边疆将士的敬佩之情。
3.
艺术特色:
-
意境雄浑壮阔:整首诗描绘了塞外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壮丽景象,营造出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边塞的广袤和苍凉。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也L现了唐代诗歌的大气磅礴。
-
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征蓬”与“归雁”的对比,“单车”与“都护”的对比等。这些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渺小,也衬托出了边疆将士的英勇和伟大,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深刻。
-
文字简洁精准:王维的诗歌以“诗中有画”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他用简洁精准的文字,将塞外的景色生动地描绘出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仅用十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L现了诗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