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虚幻境四仙姑命名之谜
数人能够接受,但是第四位的妙玉,我这样强调,是不是有人会觉得牵强呢?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么我说,你应该跟我讨论,我从来不觉得我自己的观点都是对的。不要以为我在这儿讲这些东西,我来开一个讲座,就好像我认定自己都是对的,我要把正确的告诉大家,你跟我想的不一样就都是错的,要予以纠正,不是这个意思。是一个公众共赏的古典文学宝库,红学也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我只是把我自己经过仔细钻研以后的心得,很诚恳地告诉大家。到现在为止,我所讲的只是我现在觉得是对的,或者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至少是我觉得有一定道理的。我希望你跟我讨论,通过讨论可能纠正我确实存在的错误,也可能咱们各自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我们大家对的兴趣肯定就更浓了,我们对它的理解可能就各自加深了。
那么我们现在讨论什么呢?如果说,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事情,都还不足以说明曹雪芹这么看重妙玉,是因为她在贾宝玉一生当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十二支曲。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的那个正册的画和诗是匹配的,也是来概括这十二位女性的命运的。
第五回是特别耐人寻味的一回,也是理解人物最关键的一回。在这一回里,曹雪芹设置了很多伏笔,真可谓呕心沥血,用心良苦。在这一回的每一句后面都隐藏着许多故事。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见到金陵十二钗的册页,里面有正册、副册和又副册,每一册各有十二个人物,其中正册里面分别有十一幅画和十一首诗。我们有必要再温习一下,正册中十二位女性的排名依次是林黛玉、薛宝钗并列第一,第三贾元春,第四贾探春,第五史湘云,第六是妙玉,第七贾迎春,第八贾惜春,第九王熙凤,第十巧姐,十一是李纨,十二是秦可卿。贾宝玉看完这些诗后,警幻仙姑又命人演唱曲子,一共演唱了十四支曲。这十四支曲分别是第一[红楼梦引子],第二[终身误],第三[枉凝眉],第四[恨无常],第五[分骨肉],第六[乐中悲],第七[世难容],第八[喜冤家],第九[虚花悟],第十[聪明累],第十一[留余庆],第十二[晚韶华],第十三[好事终],第十四[收尾·飞鸟各投林]。这十四支曲也是对十二位人物最终命运的概括和暗示,但是为什么是十四支呢?难道又是曹雪芹随便那么一写?——每当我进行文本细读,将书里的某些片段、细节和语言拿出来探究时,总有人这样反对:这是小说,作者进行艺术想象,他虚构,可以很随意的,如果像你分析的那样,句句都那么呕心沥血,都蕴涵着那么多的意思,作者岂不是太累了吗?我们读这部书,不也太累了吗?曹雪芹确实写得很累,他自己说了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但那不是艺匠的累,而是神驰魂飞的辛劳,是悲欣交集的心灵悸动。他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当然我们各人读可以有各人的方法,不细读细品也是一种读法,但通过细读细品,善察能悟,获得醍醐灌顶的快感,解出书中醇味,那种“累”,其实才是审美的大愉悦,精神的大升华,值得。
那么我们就发现,在十二支曲里面,有一曲叫《枉凝眉》,记得吧?而且如果你仔细来对比的话,你就会发现,在第五回里面,金陵十二钗正册的这个排序,和十二支曲的排序,不完全匹配,这个现象你注意到了吗?咱们现在来捋一下,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幅画,第一首诗,那是钗、黛合一,对吧?就是把林黛玉和薛宝钗合在一起的,所以整个金陵十二钗正册,实际上只有十一幅画、十一首诗。所谓十二支曲,是警幻仙姑说的,实际上她给了书里面的贾宝玉一个文字稿,让贾宝玉一边看这个一边来听,文字稿实际上是十四支曲。这套曲前面有一个是引子,最后有一个是收尾,当中是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