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世界尽头(灰色的烟)
么倒是不晓得。”
“所谓心便是这样的东西。绝对不会一视同仁,就像河流,流势随着地形的不同而不同。”
她淡淡一笑。
“那似乎不太公平。”
“正是这样。”我说,“你现在不是仍然喜欢母亲吗?”
“不知道。”
她在桌面不断转换头骨的角度,目不转睛地看着。
“问得太笼统了吧?”
“嗯,或许,或许是的。”
“那,谈其他的好了。”我说,“你母亲喜欢什么可记得?”
“呃,记得一清二楚:太阳、散步、夏天游泳,还喜欢以动物为伴。天气暖和的日子,我们经常散步来着。镇上的人一般是不散步的。你也喜欢散步吧?”
“喜欢。”我说,“也喜欢太阳,喜欢游泳。其他还有想得起来的?”
“对了,母亲时常在家里自言自语,不知她是否喜欢这样,总之常常自言自语。”
“关于什么的?”
“不记得了。不过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自言自语。我解释不好。反正对母亲来说像是件特殊事。”
“特殊?”
“嗯。似乎语调非常奇妙,用词一会拉长一会缩短,就像被风吹得忽高忽低似的……”
我看着她手中的头骨,再次在依稀的记忆中往来搜寻。这回有什么拨动了我的心弦。
“是歌!”我说。
“你也会说那个?”
“歌不是说的,是唱的。”
“唱唱看。”
我做了个深呼吸,想唱点什么。可是,居然一首也无从想起。所有的歌都已离我远去。
我闭目喟叹一声。
“不行,想不起来。”
“为什么想不起来呢?”
“要是有唱片和唱机就好了。啊,这恐怕不大现实。哪怕有乐器也好。有乐器弹奏之间,说不定会想起支什么歌。”
“乐器是什么形状的?”
“乐器有几百种之多,一两句概括不了。由于种类不同,使法也不同,声音也不一样。
既有四个人才勉强抬得动的,又有可以放在手心里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
如此说罢,我发觉记忆之线正在——尽管是一点点——松缓开来。或许事情正往好的方面发展。
“说不定这座楼尽头处的资料室里有那样的东西,说是资料室,现在塞的全是过去的破烂货,我也只是一晃看过一眼。如何,不找找看?”
“找找看。”我说,“反正今天看来读不成古梦了。”
我们穿过一排排摆满头骨的大书库,进入另一条走廊,打开一扇镶着与图书馆大门上的同样不透明玻璃的门。门的圆形黄铜拉手薄薄落了层灰,但没有锁。女孩按下电灯开关,迷濛濛的黄色光线照亮细细长长的房间、将地上堆着的各式物体的阴影投在白墙上。
地上的东西大多是旅行箱和手提包,也有带外壳的打字机和带套网球拍之类,不过这是个别存在,房间的大半空间堆的是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皮包,约有100 个吧。而且皮包命中注定似的积满了大量灰尘。我不知道这些皮包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到这里的,逐个打开怕是件相当费劲的差事。
我蹲下身,打开一台打字机的外壳。白灰顿时像雪崩时的雪烟一般向上蹿去。打字机大小如收款机,键是圆形,壁很旧。看样子用了很久,黑漆斑斑驳驳剥落下来。
“知道这是什么吗?”
“不知道。”女孩站在我身旁抱着臂说,“没见过,是乐器?”
“哪里,打字机,印字用的,很老很老了。”
我关上打字机外壳,放回原处。这回打开旁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