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88《玫瑰门》
    体裁:长篇小说

    作者:铁凝

    原发刊物: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学四季》创刊号

    发表时间:1988年

    故事梗概:苏眉从小在外婆司琦纹家生活,因此她知道了或目睹了司琦纹,竹西,姑爸的所有痛苦与不幸,她由此知道人生是多么地充满变数与无奈,她开始恐惧,恐惧生命。所以她一开始就厌倦生活,开始反抗,她不愿看到自己是司的复制,她希望自己自由地成长,但是一切都失败了。

    但最后她从竹西和叶北龙身上看到了希望,并很好地活了下去。苏眉这一代女性在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长辈女性的悲剧之后深切地感受到了女性旧有的生命轨迹后执着地追求生命的真善美。她们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让人们看到了女性整体的成长与不易,并且在这过程中所付出的痛苦的代价以及女性成长的必然趋势。虽然这希望很微薄微薄,但毕竟来之不易,这希望真实地存在并反映生活本身,并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

    评价:是迄今为止女作家铁凝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书中的主角都是女人,老女人或者小女人。小说的主人公司猗纹是作家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画廊贡献的一个富有奇特光彩的新人。书中写了女人与女人,女人与男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较量和抗争。

    可以称得上的一场惊心动魄的“玫瑰战争”。内容有声有色,为女性心理学和女性社会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可能。

    人物性格:小说以成年的女性苏眉的沉思和未成年的苏眉那早熟的女孩的眼光,展开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北京的一条胡同里几家市民之间发生的琐碎的灰色的生活故事。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个终其一生没有走出家庭的妇女司猗纹,她的漫长缠曲折的生命历程贯穿着小说的始终。

    环绕着司猗纹,小说刻画了另外几位个性鲜明而生动的女性:性格变态的姑爸,生命力强悍恣肆的竹西和“革命”的小市民罗大妈。所有这些人物,都在极富时代特色的生活背景、氛围中,以特定时代的行为方式和语言习惯活动着、争执着、表现着、诉说着,而使自己在纸上活了起来。铁凝在赋予这一群生灵以艺术生命的时候,是非常严格地按照现实主义对艺术真实的要求,把它们的生存当作畸形的时代的灰色生态圈的一个部分来写的。司猗纹经历过“五四”新思潮的冲激,曾与革命者华致远初恋;也穿行于旧世家的活坟墓,与浪荡子的丈夫相周旋。她甚至还一度与自己的情人同居,逼自己的公公就范,置重婚、乱伦这些罪名于不顾。

    解放后漫长而多幻变的社会生活也无一不在她的性格中打下烙印:“文革”中追求进步的郑重其事的表演,“文革” 后探人隐私的没完没了的纠缠,这一切,使这个人物性格的社会内涵既丰富又复杂,可以说在她身上汇聚了中国社会近70 年的变迁的一个不为人知的侧面。一种对人类的蔑视甚至躲避,一种对人性的根抵的无情面的揭露,一种对人人都有的常常是用谎言、表白或规范来严封固锁的灵魂之门的叩问,一种从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日常语言深深穿掘到生命本能中去的彻底和无情,使这部小说具有了一种非凡的主题深度:这也是对人类生命本能和生存本义的别一种形式的逼近。就司猗纹那种不可思议的生存表演——从深夜淫逼公公到主动交家具、交金银细软、交房产一直到窥伺儿媳和外孙女的隐私——所有一切无不深深地植根于她那深渊一样的生命本能和顽强得近乎残忍和荒唐的要求别人承认她的生存的、承认她的活力的意志。

    为了这生存的继续和尊严,她始终外松内紧地绷紧起生命的全力在搏战。铁凝用有如撬棍一样的笔一点一点地撬开了司猗纹的灵魂之门、生命之门,不惜发出了听起来沉闷和钝重的声音。凝视着善良的香雪的眼睛的铁凝,凝视着清纯自然的红衣少女安然的身影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简介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目录 > 1988《玫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