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玫瑰门》
的铁凝,这次成了向人类灵魂之门、生命之门的司阍者——上帝挑战的勇士。
在里苏眉青春生命的觉醒描写得特别真实,这个年轻人的生命之旅并不是小说着意描写的部分,因而不免有不少空白和跳跃。但她的存在,她和外婆漫长的生命历程的比照,在小说里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这里深藏着作家的意蕴。在那个特别玫瑰的春天,当苏眉怀着忐忑不安的、自惭和自豪交织的少女心理凝视着自己发育中的生命时,她对生命的神秘,对跨越了生命中的玫瑰之门后将会领略到的生命的辉煌或萎黄,大概只有一种朦胧的猜测和顶感。只有在她目击了外婆的全部生命历程,并亲手用一次仿佛是无意的窒息帮助外婆解脱了生命的重轭之后,她才理解了世界上最宝贵的生命有时也会变成非常可怕的东西。任何一个少男少女在生命的初旅都有过特别玫瑰的瞬间,但当生命之花渐次开放时,也许看到的不再是红玫瑰而是苍黄的、灰黯的、布满病斑的、甚至是黑色的花瓣和花瓣零落后无果的蕊蒂,这也许就是“玫瑰门”的神秘和恐怖。
作者简介:铁凝,女,1957年9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赵县,四岁回保定。父为著名油画及水彩画家铁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农村务农4 年,此间写出《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发表于《上海文艺》、《河北文艺》等文学期刊。
1979年,调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冬,参加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会议期间,拜望茅盾、张天翼等前辈。
1980年,参加河北省文学讲习班。同年,短篇小说《灶火的故事》在孙犁主办的《天津日报》“文艺增刊”发表,《小说月报》转载,并引起争鸣。第一本小说集《夜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2年夏,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会间写出短篇小说《哦,香雪》(发表于当年第9 期《青年文学》)。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在《十月》发表。
1984年,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于《花山》,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同年,由保定地区文联调河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并于当年召开的河北省第四次文代会上当选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
1985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六月的话题》分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根据《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本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年初,在中国作家协会第4 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为该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 5月,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期间,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国际笔会中心美国会所,与美国作家、学者座谈、交流中美当代文学现状。
1986年,应邀赴挪威参加第二届国际女作家书展。在该书展专为中国作家举办的“中国作家报告日”做“中国女作家与当代文学”的演讲。同年,中篇小说《麦秸垛》在发表,河北省文联召开铁凝作品研讨会。
1987年应霍英东先生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中篇小说《村路带我回家》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北京电影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