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关汉卿》
为自己“为民请命”的思想是错的,所以他在《关汉卿》中仍然在表现关汉卿的“为民请命”。
田汉创作《关汉卿》,从1958年3月初开始构思到写出初稿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时间虽短,花费的气力却是非常大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史书上对关汉卿生平事迹的记述非常少。在《录鬼簿》这样记录当时剧界名人的著作中,关于关汉卿的记述也不过寥寥几笔,只说他是“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己斋叟”。《析津志》说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此外,就只有他的杂剧与散曲。仅就这如此少的材料创作剧本是比较困难的,但田汉不灰心。他认真研读、考证史料,梳理各种人物关系。为了弄清元朝的政治背景,如政治制度、阶级关系、文化政策以及关汉卿的活动和他周围一些人的情况,田汉先后前往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大学访问周贻白和翦伯赞两位教授,得到他们热情支持。周贻白借来一部《元典章》给田汉,这本书对了解关汉卿时代的社会状况很有帮助。书中有一条元朝的反动禁令:“妄撰词曲、犯上恶言”者处死。田汉说:“这一条是赤裸裸的反动政策,我这个戏很需要这条法律依据。”(《话剧〈关汉卿〉创作侧记》)历史学家翦伯赞很赞赏田汉以“剧作家写剧作家”的创作设想,并从《青楼集》里找出“当时名满大都”的元代女艺人朱帘秀、赛帘秀等的材料,为田汉解决了《关汉卿》一剧女主角的难题。
1958年3月15日,田汉与秘书黎之彦一起携带全部资料前往西山八大处长安寺(文联作家招待所)写作。在创作过程中,田汉一面认真研究史料,一面发挥其艺术想象力,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入了自己在国统区从事戏剧运动的亲身体会,使该剧的创作一气呵成。从3月21日开始写第一幕,至3月31日便完成了《关汉卿》全部八场戏的初稿。4月6日约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和演员焦菊隐、欧阳山尊、刁光覃、舒绣文、夏淳以及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报》的专家来长安寺听读《关汉卿》第二稿。读完剧本,大家热烈鼓掌,称赞田老“多年不写话剧,一写就一鸣惊人,写得太感人了”。在讨论中,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朱帘秀比关汉卿感人。田汉非常重视大家的意见,决心再次进行修改。
《剧本》月刊1958年5月号发表田汉第三次修改后的话剧《关汉卿》,立刻“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整个剧坛为之欢呼:“田老不老!”郭沫若“一口气读完”了《关汉卿》,连夜给田汉写信,称赞剧本“写得很成功”。他对田汉说:“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您。特别是朱帘秀,她如生在今天,她一定会自告奋勇,来自演自的。”信中还说:“你今年60,《关汉卿》是很好的自寿。”(《关于〈关汉卿〉的通信》)郭沫若在信中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5月7日,《戏剧报》和《剧本》月刊编辑部联合召开座谈会,邀请一批戏剧家和历史学家座谈田汉的《关汉卿》。田汉根据会上提出的意见,对《关汉卿》再次进行修改,之后便送给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
《关汉卿》一经演出,立刻引起轰动。欧阳予倩以“花甲如君正少年,英雄气概儿女肠”的诗句对田汉的创作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说:“老作家只要思想不老,身心健康,就能不断进步,保持青春。”(欧阳予倩《一个成功的好戏〈关汉卿〉》,《戏剧报》1958年第13期)阿甲以《舞台上出现了大戏剧家——关汉卿的动人形象——略谈话剧向戏曲学习问题》为题,赞扬《关汉卿》创作的成功。紧接着,全国很多剧种如话剧、粤剧、越剧等都上演了田汉的《关汉卿》。
日本话剧界为了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为了促进日中友好,由日本的文学座、俳优座和民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