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58《关汉卿》
    体裁:话剧

    作者:田汉

    原发刊物:《剧本》

    发表时间:1958年5月号

    首演时间:1958年6月28日

    导演:焦菊隐、欧阳山尊

    演出单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在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前这段话剧史上,作品不少,好作品却不多。比较好的作品只有《战斗里成长》(胡可)、《万水千山》(陈其通)、《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老舍)、《关汉卿》(田汉)、《霓虹灯下的哨兵》(沈西蒙等)等几部作品。在“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口号下,很多作家的努力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付诸东流,直到今天,只有和《关汉卿》等几部作品仍在舞台上演出并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无疑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文化现象。

    《关汉卿》创作的年代是“狠抓阶级斗争”、进而掀起“大跃进”狂热的时代,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戏剧界也出现了“全民办文艺”、“大搞群众创作运动”、“大放戏剧卫星”的“热气腾腾”的局面。在“打破各种迷信,高举红旗前进”、“创作不神秘,人人都写戏”、“政治挂了帅,新戏大批来”的口号下,人们都“发了疯似的”大放“卫星”,创作的“跃进指标”一天翻几番,谁也不甘落后,生怕被斥为“右倾”。

    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田汉创作的《关汉卿》居然成功了。

    田汉,原名田寿昌,1898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从小受湖南湘戏和木偶戏、皮影戏的影响,对戏剧情有独钟。1916年去日本留学,受日本新剧和西方话剧的影响,立志做“中国未来的易卜生”,开始话剧创作,积极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和创造社的活动。1922年回国,与妻子易漱瑜自费创办《南国半月刊》,组织南国社,开展戏剧运动。1930年参加“左联”,成为左翼戏剧运动的领导人。他还组织了音乐小组,创办“艺华电影公司”。创作电影作品有《三个摩登女性》、《风云儿女》、《忆江南》等,创作的歌词有、《夜半歌声》、《洪波曲》等。1935年被捕入狱。抗战时期,参加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任第六处处长,负责艺术宣传,足迹遍布武汉、长沙、桂林、昆明、重庆、上海,始终站在戏剧运动的最前线。建国后,田汉担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他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广为传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建国后被定为国歌。1968年12月10日,田汉被“四人帮”迫害,含冤去世。

    田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产生的一位伟大作家,他多才多艺,热情奔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和戏剧运动的领导者,而且在电影、音乐、诗歌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田汉50寿辰时郭沫若说:“他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夸耀的一个存在。”(《先驱者田汉》,《文汇报》1947年3月13日)夏衍说:“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国的‘戏剧魂’。”(《懒寻旧梦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关汉卿》是田汉话剧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优秀之作。

    该剧写于1958年,同年发表于《剧本》月刊5月号。最初发表时为九场,同月增写为12场,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6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为10场,后又改为11场,196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品的故事是从关汉卿路见官府处决一名女犯朱小兰引起的。贫女朱小兰,因受奸人张驴儿陷害,被官府屈打成招而杀头。关汉卿义愤填膺。他恨那些草菅人命的狗官,也恨自己手中无刀,不能为民除害。他的朋友——唱戏的朱帘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简介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目录 > 1958《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