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把手”的悲剧
错误,每一次错误当要从中汲取经验,毕竟官路十八弯。
最开始天下大乱,哪有工夫顾及你个低级军官,免职也就免职了,新朝廷事多,没人会想起你来。岳飞在家闲不住,进入了河北招讨使张所麾下,补修武郎,在五十三官阶中处于第四十四位。张所对他十分赏识,很快晋升为从七品武经郎、任统制,岳飞有了统领军队的权力。虽然人数不多,至少有了这个权力,就好像大学文凭似的,甭管你在校学得怎么样,找工作时它是敲门砖,没有它,很可能不会有面试的机会。
岳飞由此成为一名将官,根据组织上的军事部署,岳飞率领所部编入王彦都统制八字军部渡河,与前线金军展开作战。大军开到新乡时,王彦踯躅不前,他见过金军的战斗力。金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金国崛起的初期的确如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辽国,旋即灭掉北宋。
王彦也是狠角色,不知什么原因到此犯难,岳飞率领所部与金军展开鏖战,几战全胜,最后部队打没了,岳飞身被十余创,向王彦要粮食,老王没给。岳飞率领残部转战于太行山。这个时候岳飞无组织无纪律的毛病又犯了,私自脱离部队,去了宗泽麾下。
在此次战役中,岳飞显然是副手,作为“二把手”的他失败了。可能在岳飞眼中王彦不算什么,并不算他的领导,战争年代他需要找到好领导,这是可以理解的。协同工作讲究配合,尤其双方互不统属的时候,讲求和谐。先不论协同工作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首先来说它有一个简单的标准,不求有功,但求不得罪。双方协同工作期间最好不要产生摩擦,因为你不清楚对方什么时候会爬到你上面,或者在背后黑你一板砖。死都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死的,这才是最可悲的,譬如他与张俊的关系。
岳飞累立战功,不断升迁,三十二岁时任清远军节度使,大宋开国以来最年轻的军区司令。他卓越的战功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包括上级、下级、平级等等。战争年代免不了会有一些当兵抢民粮的事情发生,唯独岳家军没干过。南宋内部起义不断,譬如江淮李成、洞庭湖杨幺等等。
绍兴元年(1131年),李成企图割据称王,花腿军军长张俊请与岳飞协同讨贼。中兴四将里面岳飞的年龄最小,刘光世、张俊长他十七岁,韩世忠长他十四岁,无论资历、年龄在当时来看岳飞无法与其他将领相比,其时岳飞只有二十八岁。此次战役是老大哥张俊与小老弟岳飞的一次配合,岳飞主动请缨愿为先锋,张俊非常高兴,本来他打仗不怎么样,此次请与岳飞同行大有假借人手捞战功的嫌疑。事实上张俊没这么做,他在拉拢岳飞。宋军把李成打得落花流水,最后李成引兵投降了金国扶植的刘豫伪齐政权。
江淮平定,论功行赏,张俊这个一向贪功的人竟然“奏飞功第一”,岳飞因此晋升神武右军副统制。张俊无论军中威望、与皇帝的关系远非岳飞所能比拟,很明显他伸出了橄榄枝,蓄意拉拢岳飞。小伙子不错,以后跟老哥哥混吧!哪知岳飞不吃那套,后因北伐军队配合问题,双方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金国进攻淮西时,张俊不敢去,岳飞率军解了泸州之围,宋高宗嘉奖了岳飞,令张俊非常没面子。当时张俊跟岳飞说粮饷不足,意思是你别去了或者你去了前线虚晃一枪就回来,有这么个借口皇帝不会怪罪,岳飞义正词严地说,当戮力以图恢复,岂可为退保计?气得张俊瞿然色变。小老弟,没这么干的,你的战功分明是打我的脸。岳飞平洞庭湖杨幺之际,缴获的战利品如楼船、武器等分别给了韩世忠、张俊。韩世忠拿着无愧于心,人家战功在那儿摆着呢!唯独张俊拿着有愧,有种接受胜利者施舍的感觉。
再如岳飞与秦桧的关系更不用提了,宋、金和议,秦桧先后排挤宰相张浚、赵鼎,岳飞闻之每每叹息,朝廷要削将领兵权主和时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