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二把手”的悲剧
宗弼恍然大悟,随即引兵占领了被岳飞夺走的城池。岳少保纵然勇猛无敌,可惜他有政治短板,决策层对其并不信任,这就难免导致悲剧。绍兴十一年(10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毒死于临安风波亭。

    南宋建立在北宋靖康之乱的基础上,是动荡漂流的一个小朝廷。

    南宋初年的军队大致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是御营军,如韩世忠麾下的韩家军、刘光世的淮西军、张俊的“花腿军”,算得上宋高宗的嫡系部队。其次源自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主要是岳飞领导的岳家军。再次即是战功仅次于岳家军,由吴玠、吴璘兄弟领导的陕西军团。面对金军铁骑,国家正规军被打散了,后起于民间的军队经过战争的洗礼纷纷转正,如王彦领导的八字军。绍兴五年,众多军队都有了正规的番号。这些中兴将领们凭借着战功步步高升,乃至位极人臣。宋代官制中书省与枢密院合成两府,掌文、武二柄,枢密使通常由文官兼任,南宋初期因为严峻的国际形势打破了这个常规,武官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不管怎么说,他们坐上了那个显耀而又尴尬的位置——“二把手”!

    这一位置在官场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好坐,来自上峰向下的压力、来自麾下向上的冲力以及平行的摩擦力,无论横向与纵向都铸就了该位置的特殊性,稍有不慎,岳飞即是例子。

    岳飞,字鹏举,河北东路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世代务农。相比中兴四大将领之一的刘光世,背景与地位着实逊色,人家刘光世从小生长在军区大院,三十岁左右已经是统率一军的将领了。

    宣和四年,岳飞才应征入伍。有着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岳母刺字”传统美德故事的岳飞被扔进大理寺诏狱审问,脱光了衣服,背上刺着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顺便提一句,岳飞之孙岳珂著《鄂王行实编年》对此未有记载,只说岳母姚氏深明大义,眼瞅着国破山河在,让年少有为的儿子从戎报国,然后岳飞追随南渡的宋高宗去了。岳飞从军了,一个没有背景的士兵只能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博得功名。第一次立功,岳飞打了一次伏击战,把相州内盘踞的陶俊、贾进和干掉,补承信郎一职。

    靖康元年(1126年),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赵桓的蜡书,在相州成立了河北兵马大元帅府,一个过渡的临时执政政府昭告天下,开始勤王。岳飞当时在相州军营,受到了河北兵马副帅宗泽的赏识,认为他“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汴梁,“二圣”北狩,蒙尘而去。康王赵构成了漏网之鱼,也是宋廷唯一的精神领袖,于是宣布即位,即南宋高宗。岳飞当即给新君上子,大致意思是说社稷有主了,现在咱们研究研究如何北伐之事。子上去后很快得到了批复,越职夺官。岳飞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程序出现了严重错误,有点儿越级上访的意思。

    岳飞的承信郎在北宋末年武将五十三官阶中处于第五十二位,地位相当低,充其量是个副排长。国家生死存亡阶段,是战是和似乎还轮不到你个小排长与皇帝讨论。此事件暴露出了岳飞两个心理状态,首先是过于急躁,有战斗力的兵谁都想到战场上去耍大刀,毕竟战场才是战士真正的舞台。刚刚入伍,血气方刚,立下了不太大的战功,似乎有些飘忽,有点热血灌顶之情绪。其次,不守规矩,这是岳飞给宋高宗的第一印象,不是什么好印象。本来士卒以武示骄,有着当兵的诸多坏习气,国家特殊阶段,如果军队没了纪律,该如何作战?那不成了御敌无方扰民有术的兵匪了吗?按照规矩,岳飞应该先把子交到上级,然后逐级汇报,最后交到宋高宗手里。

    当时岳飞年少不谙政事,宋高宗即位时只有二十岁,那时候岳飞才十六岁。少年为官允许你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庙堂往事简介 >庙堂往事目录 > 1.“二把手”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