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7.范仲淹的得意仕途
后方。然后,李元昊的四路大军长驱直入,直抵渭州。当时渭州空城一座,王沿让所有民众站城墙上摇旗呐喊虚张声势,最后李元昊围着城转了三圈撤退了。李元昊是一位名将,他不可能轻易撤退,原因在于另一路夏军遭遇原州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死伤较大。此外,宋境鄜延路屯兵六万八千、环庆路五万、泾原路七万、秦凤路二万七千,共计二十余万。庆州的范仲淹率领六千人马前来支援,其他援兵克日即到。李元昊这次出来没占到什么便宜,看老范的架势要跟他拼命,要与宋军死磕家底容易打光,所以撤退了。

    当时战报送到朝廷,宋仁宗指着地图对大臣们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援助,吾无忧矣。果然前线战报,范仲淹出兵吓退了李元昊。《宋史·范仲淹传》载,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看一下他的情绪,是“大喜”,文言文中“大喜”是人高兴的最大程度,比“大笑”、“大悦”等要高出一个层次,打心眼儿里往外那么高兴。可见范仲淹代表了皇帝的利益,前面他跌份儿,如今找了回来,给领导争足了面子。甭管使用蕃兵是谁提的意见,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长脸。你给领导争面子,领导一定给你面子,宋仁宗特诏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

    范仲淹又开始演戏了,不行啊,我毫无贡献不可胜任,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演员最大的毛病,就是一旦拉开架势很难收住。《渑水燕谈录》载,范仲淹有效治理番邦诸羌,当地人管他叫“龙图老子”或者“小范老子”,前任领导范雍叫“大范老子”。范仲淹有一黄金铸的笺筒,里面装着朝廷给的各种奖状,后来不知道怎么个情况被一老卒盗去。范仲淹的表现值得玩味,“公知不究”,明明知道是谁偷的而不去追查,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假借老卒之口宣传他的神圣典型。果然后世有人在他遗像上题了一首诗,曰:“甲兵十万在胸中,赫赫英名震犬戎,宽恕可成天下事,从他老卒盗金筒。”这位仁兄完全道听途说,如果研究了历史,他会认清一个真实的范仲淹。

    夏、宋经过了三次大规模战役,双方疲惫不堪,最后达成了庆历和议,双方停火。大宋获得了三四十年的和平,得以开始进行富国强兵的两次全面改革。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第二次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议和之后,范仲淹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为庆历新政主力。改革期间范仲淹不忘老本行,又演了一把,当时西北不知怎么地传出了一首歌谣,内容是“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像大范老子好欺”,据说是从西夏方面传出来的,借敌人之口肯定了他在前线的工作,或者是为了当副宰相做舆论资本。别人不懂,韩琦应该明白,估计他听到后会找个旮旯狂呕。

    实际上,庆历新政是由宋仁宗发起的,他比任何人都迫切。范仲淹的态度是“用我至矣。然事有后先,且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能也”,士人贪图安逸,国家积弊已久,政治改革这事儿不好整!宋仁宗两次逼迫,范仲淹才拿出了改革意见。宋代每驾崩一个皇帝建立一个阁,储藏图书、符瑞、宝玩之物及宗室名籍等,绝对的庄严之地。老范提出的十条改革政策,其中有七条由韩琦提出,他只是换了个名称而已,山寨了一下。糊弄了一年零四个月,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击。范仲淹一见事情不妙,赶紧撂挑子,主动辞职,寻求下地方工作。《碧云》中有条史料值得注意,说范仲淹提出的十条改革意见,宋仁宗看了评价不高,老生常谈了,然后范仲淹主动辞职。《碧云》是魏泰假托梅尧臣之名义撰写的史料,魏泰是吕夷简方面的人,存在诬陷范仲淹之嫌疑。这点姑且不论,事实上的确有这种嫌疑。君臣二人联袂出演的各种戏剧不知多少场,这是最后一次。宋仁宗看清了范仲淹的真实面目,对他心灰意冷,从此各自单飞。明哲保身是最高明的演技,一看不行了赶紧跑路,因为只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庙堂往事简介 >庙堂往事目录 > 7.范仲淹的得意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