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7.范仲淹的得意仕途
子范纯仁为相,看到了这句话非常不高兴,就说我爹从未与吕公和解。欧阳修说当时你还小,你根本不清楚具体情况。要知道范纯仁做官绝不是靠父亲的裙带关系,范仲淹去世时范纯仁只有二十五岁,刚刚考中进士。而且范纯仁在哲宗朝做到了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其父在仁宗朝仅仅做到了参知政事,一个是次相,一个是副相,差着一个等级。范纯仁的官场智商远远高于文人情结严重的欧阳修,虽然当时他年幼,做到宰相之后他通过推测必然清楚当年老爹与宰相的斗争关系,所以他坚持要改掉刚才那句,气得欧阳修爆粗口说这墓志铭没的写了!

    范仲淹、韩琦等年轻官员在老臣夏竦的领导下上前线御敌。新官上任三把火,上前线谁不想建功立业,总指挥夏竦据后方安全地带,主要工作是在军营里喝花酒,前线战事交给了新兵蛋子。范仲淹主张建立军事据点,以堡垒组成工事,逐步扩张,夺回失地,并招抚诸羌部落,以此削弱李元昊的力量,从军事和政治两方面入手。当时老范领着年方十八岁的长子范纯佑血战沙场,取得几次小规模胜利。韩琦则不然,他认为夏军倾全国之力就那么几号人,没必要怕他们,主张深入夏地,与之决战。在韩琦指挥下,任福成功夜袭白豹城,这是对夏作战最大的一场胜利。战果共计斩杀夏兵首领七人、士兵六百余人,俘虏七十余人,烧死者不计其数,破党项族帐四十一处,城周二十公里内庄稼被烧,缴获马、牛、羊、骆驼七千多头。宋军阵亡一人,负伤一百余人。而宋、夏三川口之战,夏军兵力十万,战争初期夏军多有死伤,最后全歼刘平、石元孙两路大军,具体死伤数字不清楚。要不是当时下了大雪行军困难,估计范雍的守军也要搭进去。

    几位新人上任果然有所作为,于是乎前线流传着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歌谣非常有意思,通过对它的出处、内容、作者的分析,会得出一个“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结果。

    先说歌谣的出处,一定是从宋军中传出来的。道理很简单,民谣是舆论宣传的一种形式,尤其前线作战的口号,内容通常褒贬相间,贬低一方是为了抬高另一方。古代中国骂人最难听的无外乎“男盗女娼”,中经常出现“直娘贼”、“贼配军”等蔑称,可见骂人为“贼”是对敌人最大的侮辱。夏军不可能吃饱了撑的编个歌谣涨敌军士气灭自己威风。了解了出处,再看歌谣的内容,歌颂了前线两位军事将领领导有方,树立两位的光辉形象。西夏军见了他们都“心骨寒”、“惊破胆”,两位领导太厉害了。值得注意的是,歌谣中韩琦在前、范仲淹在后,为什么会这么排列?论年龄范仲淹长韩琦九岁,论入仕范仲淹早十三年,论资历韩琦远没有范仲淹深厚,他排在前面盖因在他领导下取得了夜袭白豹城的胜利,而范仲淹方面战果并不煊赫。如果顺序调过来:“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士兵们一看,忽悠人没这么干的,脸大如灯笼高高挂,能编得再假一点儿吗?战场上不论资历年岁,论的是军功战绩,如同销售人员一样,靠的是业绩,扯别的都没用。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我们进一步得出,歌谣应该出自范仲淹部。综上所述,歌谣的作者很可能是范仲淹,即便不是他也是在他示意之下完成的一次舆论宣传。

    口号一经喊出有四方面的作用。其一,安定人心,不管口号的目的是什么,至少能够看到这方面的作用所在。前线军民刚刚经历了三川口之战的失败,生活在阴影里,此际朝廷需要鼓舞他们,给予他们建立生活的信心。乱局之中,这是官员必须要做的工作,单凭这一点必须承认范仲淹是合格的官员。其二,对诸多生活在前线的少数民族部落起到一个外交上的威慑,诸羌也不傻,看着两伙来回拉拢,谁强他们就跟谁混。当年曹玮主持西北军政时痛打李继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庙堂往事简介 >庙堂往事目录 > 7.范仲淹的得意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