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同喜同悲”、“喜怒有度”的神奇力量
    两宋国祚319年,历18帝,平均年龄44.8岁,平均执政时间为18.5年。宋仁宗不是最长寿的,但他是两宋执政时间最长的,42年,当然这其中大概10年是垂帘听政。《宋史》对宋仁宗评价非常高,赞曰:“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祷禁庭,或跣立殿下。”宋仁宗是个勤劳仁德之君,他执政阶段被称为“仁宗盛治”,在宋人眼里它是两宋的黄金阶段,甚至远远超过了唐代的“贞观之治”。在经济、民生、文化、国力等诸多方面,国土面积仅仅拥有之前盛世王朝一部分的宋朝,的确远远超过拥有一千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唐王朝,唯独在军事上疲软。相对其他君主,宋仁宗是难得一见的好领导,他执政时期国际上事儿很多,但国内和谐无事,没有发生过宫廷政变及大规模民间起义等情况。

    宋仁宗刚上位时,给朝臣们烙下了一位仁德之君的形象,主要表现在孝道上。《孙公谈圃》记载,宋仁宗每次到了先皇真宗祭日时,总要痛哭流涕,愈到晚年愈发严重。群臣一劝说,宋仁宗更来劲了,当着大伙的面毫无忌讳地恸哭,到了“其声甚哀”能够感染到他人的境界。自从汉代确立儒家思想为主流地位以来,中国诸多道德观源自儒家,排在第一位的是“孝”,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道在汉代特别受官方及民间的重视,是考察官员道德水平的重要一条。汉代皇帝的庙号最能说明问题,每位皇帝庙号前面都有个“孝”字,如世宗刘彻,庙号孝武皇帝,习惯上叫汉武帝。到了晋代也如此,李密在《陈情表》中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晋武帝准许李密辞免太子洗马一职。孝道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直到现在也是,这条专属于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它也是考察公务员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何况作为帝国最高领导的皇帝,必须以身作则。

    宋仁宗睹物思人也好,或者真情所致也罢,这里面不能够排除演戏的成分,盖因他是一位政治家。进行一场道德秀,谁也挑不出毛病,即便在演戏也没有人敢揭穿,除非你跟阎王爷耍大刀,嫌命长。一年如此尚且可以理解,年年如此,就难免引人怀疑,因为时间是把杀猪刀,可以抹平一切的伤痛。更何况皇帝虽是最高领导,但毕竟孤家寡人,他们的亲情关系极其淡薄。三姑六婆四舅二大爷众多亲戚里掺杂着很深的政治关系,很难像普通家庭那样逢年过节亲戚朋友好好聚一聚。正因为他缺少,才会极力渲染,或者正因为宋仁宗执政多年,感受到了亲情的重要,才每逢先皇祭日必痛哭流涕吧!

    同喜同悲、喜怒有度等,属于领导必备演技之一。尤其是喜怒这方面,皇帝再伟大他也是人不是机器,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思,这是无法避免的。然而,身为领导应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有度,而非无常,否则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通常情况下,喜怒的夸张表现可以让皇帝达到某种目的。宋仁宗在这方面最为明显,研究史料发现宋仁宗很少发怒,通常表现“同悲”的一面,一怒起来事半功倍。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张贵妃求他给伯父张尧佐升官。

    《曲洧旧闻》载,当时宋仁宗说:“得得。”翻译过来意思是说,你放心吧,保准给你办了。于是降旨,遭到了包拯的强烈反对,喷仁宗一脸唾沫星子。宋仁宗只得作罢,问题来了,群臣这面交代了,张贵妃那面怎么交代?这事办不成虽不影响夫妻感情,可面子上说不过去。毕竟你答应人家了,现在搞成这个结果,进退两难。宋仁宗演了一把,见到张贵妃后,以袖擦脸,就算洗把脸,从办公室走到后宫,脸上的水也该干了。宋仁宗这么做,旨在酝酿情绪。如果他去好言安慰张贵妃,一是丢份儿,二是太丢份儿,堂堂大宋天子这么点儿事都办不了!所以只能采取“震怒”的方法挽回颜面,还能够让张贵妃消停点儿,以更大的风力兼并她的“枕边风”。张贵妃来了,问了伯父升官的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庙堂往事简介 >庙堂往事目录 > 3.“同喜同悲”、“喜怒有度”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