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
直是为官清廉,不搞那些徇私枉法、以权谋私的事情,以至于影响到了朝野吏治。老爷子总的来说官做得不错,有一次他女婿求他给谋个差遣。宋代官场中光有官与职是没用的,必须得有实际工作,手里掌握权力那才能行得通。陈执中断然拒绝了,他说官职是国家的,也不是咱们老陈家的,怎能说给你就给你(《青箱杂记》)?这件小事一方面说明陈执中并不任人唯亲,另一方面说明他女婿估计水平有限,于是走了裙带关系,没想到被岳父大人当面回绝了。天下无事的年头,宰相主要工作是为帝国选拔合格的人才。陈执中的为官之道其实很简单,一碗水端平,谁有能力谁上,无才之人只好靠边站,哪怕是自己的亲戚。《东轩笔录》中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说政治新星王安石一度婉拒了文彦博、欧阳修等人举荐入中央馆阁工作,到了陈执中这里总算留他在京,让王安石做集贤院校理,王安石辞免了,后改群牧司判官。群牧司设置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上级直属单位太仆寺,掌管全国战马等厩牧之事,归枢密院管好像更合理。宋帝国的军队主要以步兵为主,其他周边国家多以骑兵为主,大宋在对外战争上多处于下风,所以战马对于帝国来说十分重要。群牧司最高领导通常由枢密院“一把手”、“二把手”兼任,设副使一人,以下设都监二人、判官二人。

    中国社会的传统道德受哲学思想的发展影响,任何一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亦不相同。中国哲学思想发展脉络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和近代西学。根据社会制度的不断变化和统治阶级的意志,政治选择思想,思想服务统治,每一时期有不同的道德取向。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接受儒生博士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并成为影响至深的道德规范。

    陈执中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陈恕官至三司使司盐铁使,地位仅次于副相。有这么一个家庭背景,陈执中以父荫入仕,从最基层的知县事做起,可谓宦海沉浮。真宗时因上子建言早立太子,引起了真宗的重视。任青州知州的时候,当地王伦起义造反,此王伦即中“白衣秀士王伦”的历史原型,其实他没那么小心眼儿,挺血性一人物。王伦大概折腾了三个月,被知州陈执中派去的遣巡检傅永吉捕杀于采石矶。陈执中以战功调入朝中任参知政事,文彦博下野后,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蔡襄处理这件事的详细过程并不清楚,但是结果很清楚。张氏并未因逼杀婢女而受到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宋代只是一个幌子。譬如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什么时候见过皇帝犯法斩立决的?打打龙袍就够意思了。朝廷以为不算啥大事儿,死了一个奴婢而已,何必惊天动地的呢,所以百般袒护陈执中。婢女可以买卖,杀了一名婢女等同于毁掉了一样商品。但这给御史谏官提供了一个合理合法的借口,御史中丞孙忭、侍御史范师道、殿中侍御史赵汴等人群起攻之。朝廷百般袒护宰相陈执中的态度惹怒了台谏官们,御史们穷追猛打,找到了宰相的花边新闻,陈执中与侍女通奸。

    王安石对群牧司判官职位并不满意,力辞该职,说什么也不在京师里混,死活要下地方工作。听说王安石辞免官职,乐坏了馆阁校勘沈康。因为沈康对群牧司判官一职觊觎已久,多次上疏希望能调到群牧司工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失败,屡求不得。沈康闻风而动,急忙诣阙宰相陈执中,论资历我年头比他深、论态度我比他迫切,似乎不该轮到王安石,他不干我干,望相公改易。沈康的态度的确非常积极。陈执中回敬道,因为王安石辞让召试,所以朝廷才给他更高的差遣官职,这与资历毫无关系。朝廷设馆阁以待天下之才,不是让你们争名夺利的。沈学士,你能要点儿脸吗?沈康被领导红烧狂焖,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庙堂往事简介 >庙堂往事目录 > 1.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